162@365两汉·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标签:
365传统文化古典诗词品思人生先秦·屈原《九歌》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赠兄秀才入军诗》是嵇康所写的一组四言古诗,为送他哥哥嵇喜参军而作。其中以第十四首最为有名,流传千古。而诗中“顾盼生姿”“风驰电逝”等演变为成语,流传至今。
第一首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
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于飞】飞;偕飞。于,语助词。
【邕邕】1.邕,通"雍"。群鸟和鸣声。
2.邕,通"雍"。和乐貌。
【顾眄】1.回视;斜视。
2.左顾右眄。多用以表示洋洋自得。 3.看重;赏识。 4.指看视的目光。
【俦侣】1.伴侣;朋辈。 2.指结为伴侣或朋友。
【优游】1.悠闲自得:优游自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2.犹豫不决: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
【容与】1.闲暇自然的样子:步容与于南林。
2.缓慢难以前行的样子: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第二首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
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容与清流。
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啸侣】呼叫同类;召唤同伴。
【容与】1.闲暇自然的样子:步容与于南林。
2.缓慢难以前行的样子: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清流】1.清澈的流水。 2.喻指德行高洁负有名望的士大夫。
3.晩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的名称。他们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劾大臣,指斥宦官,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饬纪纲。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前清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4.比喻政治清明。
【咀嚼】1.用牙齿磨碎食物。 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诗句的意境,耐人~。
【兰蕙】兰和蕙。皆香草。多连用以喻贤者。
【俛仰】1.亦作"俛卬"。
2.低头抬头。 3.指身体的屈伸。 4.升降。 5.形容时间短暂。 6.俯视和仰望。 7.应付;周旋。
【优游】1.悠闲自得:优游自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2.犹豫不决:周公将作礼乐,优游之三年,不能作。
第三首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
陟彼高冈,言刈其楚。
嗟我征迈,独行踽踽。
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长川】1.长的河流。 2.经常﹐连续不断。
浒:水边,指离水稍远的岸上平地。
言刈其楚,用刀割取那荆条。楚:灌木名,即牡荆。
【征迈】行进,经历。
【独行】1.独自走路:踽踽~。
2.按自己的主张去做:独断~ㄧ~其是。 3.〈书〉独特的行为、操守:特立~。
【踽踽】1.独行貌。 2.引申为落落寡合的样子。 3.小步慢行貌。
【凯风】1.和暖的风,指南风。
2.《诗经》篇名。该诗内容一说是赞美孝子,后常以指代感念母恩的孝心。
第四首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
陟彼高冈,言刈其杞。
嗟我独征,靡瞻靡恃。
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陆地。小渚曰沚。陟,登也。
杞,茄科,落叶小灌木。
靡(m)瞻靡恃:没有企望了,没有依靠了。靡,没有。恃,依靠。
载:又;且。载歌载舞。
第五首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
奕奕素波,转此游鳞。
伊我之劳,有怀遐人。
寤言永思,寔钟所亲。
【穆穆】仪容、言语美好;行止端庄恭敬:天子穆穆|穆穆皇皇。【穆穆】仪容、言语美好;行止端庄恭敬:天子穆穆|穆穆皇皇。
【惠风】〈书〉和风:~和畅。
【轻尘】1.尘土。尘土质轻,易于飞扬,故称。
2.形容女子姿态飘逸。
【奕奕】1.高大貌。 2.盛貌;众多貌。 3.美好貌。 4.闲习貌。 5.光明貌;亮光闪动貌。
6.精神焕发貌。 7.犹施施﹐缓行貌。 8.忧愁貌。
【素波】白色的波浪。
【游鳞】1.游鱼。
2.指龙。
【有怀】犹有感。
【寤言】1.醒后说话。 2.晤言,相会而对语。
【永思】长思;长念。
【所亲】亲人;亲近的朋友。
第六首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
弃此荪芷,袭彼萧艾。
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远迈】1.高远豪迈。
2.远远地超过。 3.远行。
【萧艾】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
【幽深】1.深而幽静。
2.引申为遥远;久远。 3.幽僻之处。 4.指隐士。 5.深奥;玄虚。
【颠沛】跌倒,比喻处境窘迫困顿:颠沛流离。
第七首
人生寿促,天地长久。
百年之期,孰云其寿。
思欲登仙,以济不朽。
缆辔踟蹰,仰顾我友。
寿促,短寿促命。
【不朽】不磨灭,指长存于世。
揽辔:1、挽住马缰。2、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踟蹰】1.亦作"踟跦"。亦作"踟蹰"。亦作"踟躇"。 2.徘徊不前貌;缓行貌。
3.犹豫;迟疑。 4.逗留;歇息。 5.须臾;瞬间。 6.相连貌。 7.古代刻漏器,用以承水。
8.梭的别称。
第八首
我友焉之,隔兹山梁。
谁谓河广,一苇可航。
徒恨永离,逝彼路长。
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徙倚】徘徊;留连:徙倚绿树荫|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在江边徙倚。
第九首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
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繁弱】古良弓名。
【忘归】1.忘返。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
【蹑景】1.亦作"蹑影"。
2.追蹑日影。比喻极其迅速。 3.追随;效法。 4.良马名。
【追飞】1.追赶飞鸟。
2.形容马行疾速。
【凌厉】迅猛;锋利:
【顾盻】1.环视;左顾右盼。多形容自得。 2.眷慕相视。
3.回头看望。
【生姿】现出美好的风度或姿态。
第十首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
南凌长阜,北厉清渠。
仰落惊鸿,俯引渊鱼。
盘于游田,其乐只且。
【好仇】1.好同伴。
2.好逑,好配偶。
【游田】1.亦作"游畋"。
2.出游打猎。
【只且】语气词。表感叹。
第十一 首
凌高远盻,俯仰咨嗟。
怨彼幽絷,室迩路遐。
虽有好音,谁与清歌。
虽有姝颜,谁与发华。
仰讯高云,俯托轻波。
乘流远遁,抱恨山阿。
【咨嗟】1.叹息:侧身西望长咨嗟|费、尤二人俱咨嗟长叹,复以酒酬西伯。
2.赞叹:四坐咨嗟称快|三将细看了形势,叹羡咨嗟。
【幽絷】囚禁。
第十二首
轻车迅迈,息彼长林。
春木载荣,布叶垂阴。
习习谷风,吹我素琴。
交交黄鸟,顾俦弄音。
感悟驰情,思我所钦。
心之忧矣,永啸长吟。
【迅迈】1.犹疾行。
2.迅速老迈。
【交交】1.鸟鸣声。
2.鸟飞旋貌。 3.犹交加,错杂貌。
【黄鸟】《诗·秦风》篇名。秦穆公死时,遗命使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殉葬,秦人作此诗哀悼三人,并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行和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
【弄音】指禽鸟宛转鸣叫。顾俦,环视同伴。
第十三首
浩浩洪流,带我邦畿。
萋萋绿林,奋荣扬晖。
鱼龙瀺灂,山鸟羣飞。
驾言出游,日夕忘归。
思我良朋,如渴如饥。
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邦畿】古代指天子所在的京城及周围属其管辖的地域:邦畿千里。后泛指国境疆域。
瀺灂chán zhuó,状声词。形容水流声。 又,游鱼沉浮、出没。
《文选.潘岳.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宋.陆游〈知严州谢王丞相启〉:「池鱼瀺灂,本思自放于江湖。」
【愿言】思念殷切貌。
【不获】不得,不能。
第十四首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饲马。
磻(音波):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纶:指钓丝。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筌:捕鱼竹器名。《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郢人死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死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译文】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以上几句委婉地劝谕其兄归隐田园,享受大自然的乐趣,放弃军旅生活。)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品评】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第十五首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
微风动袿,组帐高褰。
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
仰慕同趣,其馨若兰。
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组帐】华美的帷帐。
【旨酒】美酒。【鼓弹】弹奏。
第十六首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
托好松乔,携手俱游。
朝发太华,夕宿神州。
弹琴咏诗,聊以忘忧。
【高逝】1.远离某地而去。多指高隐。 2.去往高远之处。
【灵丘】1.神仙所居之山。 2.对家乡的美称。丘﹐出生之地。 3.敬称祖墓。丘﹐丘墓。
4.指祖先。 5.地名。古代齐国边境邑名。 6.地名。汉置县名。属代郡﹐即今山西省灵丘县。
【托好】谓结为姻好。
【松乔】1.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 2.泛指隐士或仙人。
【太华】山名。即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
第十七首
琴诗自乐。远游可珍。
含道独往。弃智遗身。
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远游】1.亦作"远游"。 2.谓到远方游历。 3.见"远游冠"。
4.见"远游履"。
【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
【独往】1.犹言孤往独来。谓超脱万物,独行己志。 2.一人前往。
【弃智】1.亦作"弃知"。 2.道家谓屏弃聪明智巧。
【遗身】1.超然物外;避世隐居。 2.犹舍身。 3.遗迹。 4.即遗体。
【灵岳】1.亦作"灵岳"。 2.灵秀的山岳。 3.特指泰山。
第十八首
流俗难悟,逐物不还。
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万物为一,四海同宅。
与彼共之,予何所惜。
生若浮寄,暂见忽终。
世故纷纭,弃之八戎。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
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
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逐物】追求外物。语出《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至人】1.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 2.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远鉴】1.长远考虑。 2.谓从高远之处观察。
【泽雉】1.生长于沼泽地的野鸡。 2.乐府杂曲名。
【服御】1.亦作"服驭"。 2.指服饰车马器用之类。 3.谓驾驭车马。 4.使用;役使。
【劳形】谓使身体劳累﹑疲倦。
【苦心】1.辛苦地用在某些事情上的心思或精力:煞费~ㄧ一片~。
2.费尽心思:~研究ㄧ~经营。
【肆志】快意;随心;纵情。
嵇康简介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