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2021-06-11 11:29:32)
标签:

传统文化

古典文学

激情夏日

静心

唐诗张九龄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与生公游石窟山》《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自湘水南行》《归燕诗》《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答陆澧》《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西江夜行》《南还湘水言怀》《商洛山行怀古》《登襄阳岘山》《郡内闲斋》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与生公游石窟山》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冷然且驭风。

【跻险】登上高险处。
【灵室】1.即灵兰室。古藏书的秘府。 2.仙灵居住的洞室。 3.指佛寺道院。
【诡制】奇异的制作。
【殊庭】1.异域。指仙人的居处。 2.旅馆。
【忽似】恍若,好像。
【自若】镇静自如﹐毫不拘束;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茅山】山名。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原名句曲山。相传有汉茅盈与弟衷固采药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为郡久无补,越乡空复深。
苟能秉素节,安用叨华簪。
却步园畦里,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赖闲林。
内讼诚知止,外言犹匪忱。
成蹊谢李径,卫足感葵阴。
荣达岂不伟,孤生非所任。
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飞禽。
我愿从归翼,无然坐自沉。

【无补】无益;无所帮助。
【越乡】远离故乡。
【内讼】内心自责。
【匪忱】不诚实,不讲信用。
【卫足】《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杜预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言鲍牵居乱,不能危行言逊。"后因以"卫足"比喻自全或自卫。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自湘水南行》

落日摧行舫,逶迤洲渚间。
虽云有物役,乘此更休闲。
暝色生前浦,清晖发近山。
中流澹容与,唯爱鸟飞还。

【物役】《荀子.正名》:"故向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杨倞注:"己为物之役使。"后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为"物役"。
【暝色】暮色;夜色。
【清晖】1.明净的光辉﹑光泽。 2.比喻容光,面容。 3.山水的代称。
【中流】1.犹中道,正道。 2.江河中央;水中。 3.南北朝及南宋时,常用以指长江中游,今九江上下一带地方。 4.泛指河流的中游。 5.一般;普通。 6.指普通的人。
【容与】1.闲暇自然的样子:步容与于南林。 2.缓慢难以前行的样子: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归燕诗》

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归燕诗》是首咏物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燕子,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厌恶权贵佞臣,忠心报效朝廷的心迹。语言虽然朴素,而又不失艺术效果。

注释
海燕:在中国古代,把比较宽阔的水域均成为海。“海燕”即指燕子。
虽微渺:虽然卑下低贱。
亦:也。
泥滓(ní z):泥渣。贱:卑贱。
玉堂:玉饰的殿堂,宫殿的美称,这里暗指朝廷。
绣户:华丽的居室,隐喻朝廷。
时:时而。
双:成双。
华堂:与上文“绣户”同义。
竞:竞争,争夺。
鹰隼(sn):鹰和雕,泛指猛禽。
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对另一方(发出动作)。

白话译文
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创作背景编辑
作者是唐玄宗开元(713-741)年间的名相,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张九龄屡次顶撞唐玄宗,再加上李林甫从中作梗,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觉察到皇帝对自己心生不满,终于向李林甫低头,写下这首诗赠与李林甫。然而李林甫并不心慈手软,很快借严挺之事件毁谤张九龄,导致其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鉴赏
《归燕诗》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是一首妙用比兴、寓意深长的诗。
首联“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从海燕“微眇”写起。诗人作为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因而遭到李林甫等毁谤,从此以后,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在开元二十四年那年被罢相。诗人在此借“海燕”之“微眇”来隐喻自己微贱之身,暗含着自己不像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对句“乘春亦暂来”,这一句承上“海燕”而来,表面是说,海燕乘着春天的美好时光而来,即使时间不长但也来了。诗人借燕子的春来秋去来暗示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一个“暂”字,不仅说燕子也已经来了,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来朝为官时间不长。这一联,诗人通过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为民做事,忠于朝廷的情怀。
颔联“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这一联承上联想“燕子”而来。出句“岂知泥滓贱”中,“泥滓贱”喻指李林甫之类的小人。燕子衔泥筑巢,而不知“泥滓”之贱。这里,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对李林甫这样的小人还认识是不太清楚。一个“贱”字,不但写出了李林甫这样的卑微,也表现出诗人对李林甫之流的厌恶。出句“只见玉堂开”,这里,诗人以燕子出入“玉堂”之中,衔泥作窠的辛苦,比喻自己在朝廷为相而日夜辛劳之状。诗人以物喻人,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不但引起读者的思考,而且也给读者以审美想象的空间。
颈联“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这一联紧承颔联中的“玉堂开”而来。在对偶中,具体表现出自己为朝廷效忠和大度的胸襟。诗句中的“绣户”、“华堂”和前面的“玉堂”都是隐喻朝廷。“双”即指诗人和李林甫两人。“时双入”即每天双双(指诗人和李林甫)进入朝廷。这里,诗人表现了自己没有把李林甫当成有敌意的人,从而表现出诗人为了朝廷而忘记个人的私事,也表现出诗人为朝廷、为国家而所具有的开阔心胸。出句“华堂日几回”中的“日几回”即每天进出几次。这里,诗人通过数量词表明了工作的繁忙景象——来去匆匆,更表现出对朝廷忠心耿耿。
尾联“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这一联集中表现出诗人对朝廷的忠诚而忘却自己之情。出句“无心与物竞”,意思是说,我没有心思和精力与外物竞争,实际上表明了诗人尽心工作,为朝廷效力。末句“鹰隼莫相猜”,这里,诗人表面写的“猛禽”,实则是诗人在告诫李林甫之流,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不必猜忌,更不必中伤(也许哪天我要退隐了)。那时候,朝廷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这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吊张曲江序》中称张九龄被贬之后说:“有拘囚之思,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可见,诗人张九龄在面对强敌对手时,清醒与明智,也看出张九龄在文学创作中的巧妙——以物喻人,含蓄蕴藉。
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其二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
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
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
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
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玉泉山寺:位于荆州,为唐代禅宗北宗领袖人物神秀卓锡之寺。行县:巡察属县。
信:确实。芳时:春天花季。
暄妍:热烈而妍丽。
兹胜:这种胜景。
敷:开放。然:同“燃”。
精舍:僧人修炼居住之所。《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诸沙门以居之。”
法筵:讲法的坐席。
真空:真如本性。非伪故云真,离相故云空;又有大乘至极之真空,即非空之空日真空。
假有:因缘所生之法,其无实性,如镜花水月,比之于真如法性之实有而名之为假有。
灰心:本指心意寂静如死灰不为外物所动,后多用以喻丧失信心或意志消沉。语出《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巢顶禅:禅定,坐禅而身不动,至鸟巢于其顶上。据《传灯录》,佛于雪山入定时,有野鹤于佛顶置窠,时去时来。
简书:写在简册上的文书,引申为官职、公务。语出《诗·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鉴赏
张九龄一生奉儒,以天下为己任,而晚年被贬。当他怀着历经坎坷充满疲惫与怆痛的心来到玉泉寺,见到满目的春光,他心中该有多少感触,人世间的灰心者升起了追禅的念想。诗人张九龄的思想历程在由儒入禅者中颇具代表性。诗有四解,每解四句。一解,写诗人见到幽境胜景的喜悦、欣叹。说一遇有缘,既含有对此美景的欢欣,又含有在特殊心情下遇特殊境界或可成为开悟机缘的期待。二解,诗人以浓墨重彩写妍丽的春景。美景给了诗人审美的愉悦,审美使他疲惫的心受到了慰藉,他开始领悟到,这美景或许在向他昭示着什么奥义。三解,作者将胜景与胜理结合起来描写。石壁间他见到了精舍,万丈阳光照耀着法筵,这是景与理的过渡,也成了诗人开悟的契机。他明了真如之体本自寂灭,世上万事万物不过是变幻的假相的胜理。四解,表现作者悟后的追求。人间事已使他失望,给他伤痛,但他却在佛教禅学中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为了这种清静,他愿抛却一切人世羁绊。诗歌用语凝练,含义深蕴。

作品译文
幽深美丽叹灵境,热烈妍丽百花鲜。
旧地重游遇胜景,物我皆称有缘分。
万木柔软若丝条,千花开放似火燃。
好鸟呜叫松树问,翠竹荫下淌清泉。
悬崖峭壁建精舍,法筵讲席镀金光。
真如之性本寂灭,假有之物争喧妍。
我本世间灰心者,来至此境求禅定。
官家公务有拘牵,人身世事两可捐。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答陆澧》主要讲述了作者的朋友邀请他相聚喝酒的一件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陆澧的盛意邀请的答谢之情。诗篇虽短,但写得质朴亲切,轻快自然,语浅情深,颇具特色。

陆澧:不详,从诗中描写来看,当是一位隐士。
堪:即可以,能够。
酿:酿酒。
几多:多少,询问数量。 
过:意即拜访、探望。

白话译文
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
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创作背景
陆澧(生平未见记载,应是作者的好友)邀请张九龄到他家饮松叶酒,张写了这首诗代替回信答谢陆澧。 
该篇又见《全唐诗》卷三一五朱放集。《英华》卷二四四、《纪事》卷二六“朱放”条均作朱放诗。丛刊本、活字本、《唐诗纪》张九龄集均不载。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考订云:“陆齐望子沣,见《姓纂》,此作澧讹。其所往还者皆代、德朝人,当非九龄之作,五函七册收入朱放,较为可信。” 

赏析
前两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松叶”清香,可以作为酿酒的作料,引出下文之“山路”。“春来”二字,点明时间。次句采用问句的形式,似问非问,略显诙谐,直接道来,足见诗人与友人的浓浓真情。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三曾云:“明珠可贵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酒最能代表人间的真情,饮酒时最容易沟通与别人的感情,作者开篇即选取这种极为平常却又极富深情的事物,随意而问,显得浓情依依,轻快自然。 
后两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山路”二字,照应前面“松叶”。为了喝朋友的松叶酒,更为了与朋友饮酒倾谈,诗人表示即使山路遥远崎岖,也要拜访友人,朋友情深,于此可见一斑。而结句语意更进一层。由春来可知,此时已是春天,山中已然冰融雪化,这里诗人作了一个假设:即使积雪满地,也要前往拜访。此句既是说诗人自己,又似告诉友人,应该如此。结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涵丰富。
这首绝句体小诗,短小而质朴,亲切而自然。诗中用语极为平实,几乎就是口头语,然而从容写来,淡而有味,语浅情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名家点评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蒲仁:这首小诗显示了他和雅清淡的艺术风格,不求富艳,超越当时的风气。(《全唐诗鉴赏辞典》)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山城本孤峻,凭高结层轩。
江气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众妍在朝暾。
拂衣释簿领,伏槛遗纷喧。
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
归云纳前岭,去鸟投遥村。
目尽有馀意,心恻不可谖。
朅来彭蠡泽,载经敷浅原。
春及但生思,时哉无与言。
不才叨过举,唯力酬明恩。
美化犹寂蔑,迅节徒飞奔。
虽无成立效,庶以去思论。
行复徇孤迹,亦云吾道存。

高安市,江西省辖县级市,由宜春市代管,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南昌市西部,属长江中下游平原。
谖 xun 字有两种意思:1、 欺诈,欺骗:“虚造诈谖之策”。 2、忘记。
【寂蔑】1.沉寂;声息俱无。 2.引申指空无。 3.冷清孤单。
【行复】且又。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西江夜行》第一句说夜里起行.第二句说到思念故乡.第三句说到周围环境清寂无扰.第四句又是说到思乡.最后一句是诗词里面常用的手法.说到了早上鹤鸣一声,这句更反衬思乡情意.

注释
1.西江:即古郁水,上源为桂、黔、郁三江,合于广西苍梧,东流为西江,亦称上江。
2.天宇:天空。
3.外物:身外之物。
4.宵分:夜半。
5.乍:忽然。

白话译文
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船,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而在此时,还有那江中沙洲上的白鹤,在这暗夜与黎明的分际,乍然长鸣,让人暗暗心惊。
大致说,就是有思乡之情.第一句说夜里起行.第二句说到思念故乡.第三句说到周围环境清寂无扰.第四句又是说到思乡.最后一句是诗词里面常用的手法.说到了早上鹤鸣一声,这句更反衬思乡情意.

鉴赏
张九龄于唐朝盛世时期为官,其自身不仅才华横溢,并且极富政治远见。当时朝廷虽然处于全盛时期,但因为皇帝穷兵黩武,所引发的刑罚、徭役等问题极为严重。张九龄因看到了这些,所以多有讽谏之言最终被贬。因为自身远离家乡,又加之政治之途不顺,他所作的思乡诗比较多。这首《西江夜行》便是出于他那一段时间的作品,其中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以品鉴。
其实,张九龄写思念家乡的诗作时,最擅用情景相融的手法,而这首《西江夜行》便是典型,第一句已经道出了夜色清新的景致,而后从景入情快速转换,第二句就将自我感受通过天空与故乡进行了比较,把一腔思念之意烘托得淋漓尽致。不过,张九龄是素以事业为重的人,所以在这首诗里,虽然人们可以读出其浓浓的思乡情,却完全不带丝低落的情绪,更多的是思乡而不哀伤的遐想,诗末那句“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便是其快速整理自我思绪,又引读者联想的有力之证,将诗人个人情怀表达得通透彻底。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南还湘水言怀》

拙宦今何有,劳歌念不成。
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归去田园老,倘来轩冕轻。
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
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

【拙宦】谓不善为官,仕途不顺。多用以自谦。
【劳歌】1.劳作者之歌。 2.忧伤﹑惜别之歌。
【夙志】平素的志愿。
【倘来】不应得而得或无意中得到。
【轩冕】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 2.借指官位爵禄。 3.指国君或显贵者。 4.指为官。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商洛山行怀古》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陈迹向千古,荒途始一过。
硕人久沦谢,乔木自森罗。
故事昔尝览,遗风今岂讹。
泌泉空活活,樵臾独皤皤。
是处清晖满,从中幽兴多。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避世辞轩冕,逢时解薜萝。
盛明今在运,吾道竟如何

《商洛山行怀古》是商洛“过客文化”在唐诗中的体现。这种文化是具有共同的时代群体风格的一代人为之心驰神往热血腾涌的美学意象,其中包孕着新的一代诗人发现自我审美价值时的欢欣与喜悦:想不到昔日长年生活其中置若罔闻的荒城大漠竟有如许壮丽的风光。

【园绮】"商山四皓"中的东园公和绮里季的并称。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嘉遁】见"嘉遯"。嘉遯,亦作“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
【硕人】《诗·卫风》篇名。齐国国君的女儿庄姜嫁到卫国,为卫庄公夫人,卫国人作此诗赞美她。诗中用了“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等多种比喻盛赞庄姜的美貌,后人遂以“硕人”为美人的代称。
【沦谢】1.去世。 2.衰落。
【长怀】1.遐想﹐悠思。 2.犹永归。谓一去不返。
【赤松】即赤松子。(1)《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与天地统。"汉王充《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赤松子"。(2)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北有赤松山,相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初平号赤松,故山以是名。"参见"赤松子"。
【紫芝】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2.比喻贤人。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登襄阳岘山》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如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

亟:屡次。攀践:攀登践履。此句是说:往年我曾多次攀登岘山,现在又经过这里。
信:确实。若:这些。此句是说只有这些山川岩石依旧未变,而时光流逝,挽留不住,谁也奈何不了。
蜀相:指诸葛亮。此句是说诸葛亮寓居隆中时,“好为《梁父吟》”,以寄托远大抱负,而今安在?
羊公碣:即羊祜碑。磨;销磨。指羊祜碑上的字迹已经磨得模糊不清。
令图:美好的谋略。指诸葛亮的“隆中对”。
嘉会:盛会。指羊祜常在岘首山的置酒游宴。蹉跎:光阴白白流过。“令图”二句分别照应上联两句,是说诸葛亮虽有美好宏图犹且身后寂寞,像当年羊祜那样宴游也不过是虚掷时光。
宛宛:弯弯曲曲的样子。
“同心”二句:是说自己与诸葛亮、羊祜心是相通的,抱负是一样的,但却生不同时,不能同赏这秀丽景色。阿():指大山。

作品简析
这首诗当作于贬荆州时期。登高怀古,诸葛亮也好,羊祜也好,发思古之幽情是为了眼前。宏何难展,岁月蹉跎;物是人非,心事寂寞。
此诗写法上颇能体现张九龄其诗的风格,“清淡”之余,有太多的如《古诗十九首》的影子。这既是其诗之长也是其短。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郡内闲斋》

郡阁昼常掩,庭芜日复滋。
檐风落鸟毳,窗叶挂虫丝。
拙病宦情少,羁闲秋气悲。
理人无异绩,为郡但经时。
唯有江湖意,沉冥空在兹。

【郡阁】见"郡合"。亦作“ 郡阁 ”。 借指郡守的府院。
【庭芜】庭园中丛生的草。
【鸟毳】鸟腹细毛。
【宦情】1.做官的志趣﹑意愿。 2.做官的心情。
【理人】治理百姓。【经时】历久。

241唐·张九龄《与生公游石窟山》《答陆澧》《郡内闲斋》等13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