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怀古静修雅趣九月诗历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九月诗历廿七日
宋·王铚、赵蕃、孙应时、舒岳祥、陶宗仪
宋·王铚
《九月二十七日与客游龙山》
野服芒鞋步步同,天寒酒薄客情浓。
身如萍水同千里,路入烟萝更几重。
沧海清江共今古,黄花红叶杂秋冬。
暝云自与千峰合,送人归鞍寺寺钟。
【野服】村野平民服装。
【芒鞋】1.亦作"芒鞵"。
2.用芒茎外皮编织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王铚少而博学,善诗论,强记闻,大观元年(1107),王铚访曾布于京口,布以三子曾纡之女归之。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宋·赵蕃
《九月二十七日题桂溪铺》
昨日方摇扇,今朝可拥裘。
顿能惊北客,方觉是南州。
岁傥不逢闰,时今宁复秋。
无庸叹疎漏,聊得避飕飕。
宋·孙应时
《九月二十七日夜大风雨顿凉偶作》
五更风雨洗骄阳,满耳秋声撼我休。
梦里忽知身化羽,觉来新免汗翻浆。
可怜团扇辞人去,便有寒虫事夜长。
老大寺暗时节惯,可参随世作炎凉。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宋·舒岳祥
《九月二十七日晓起书梦》
老去无营百念宽,只馀故纸未忘钻。
小窗坐寐含幽梦,梦涉寒波赋楚兰。
【无营】无所谋求。
【故纸】1.旧纸。
2.指积年的文牍簿册。 3.指古书旧籍。
【楚兰】兰,香草名。古代男女都佩用,以祓除不祥。因盛产于楚地,屈原《楚辞》中又多所歌咏,故称。
舒岳祥(1219年-1298年),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称阆风先生,浙江宁海人。幼年聪慧,幼时能作古文,语出惊人。晚年潜心于诗文创作,虽战乱频繁,颠沛流离,仍奋笔不辍。诗文与王应麟齐名。
元·陶宗仪
《九月廿七日》
九月三旬里,浑无几日晴。
轩墀檐雀浴,农室灶蛙鸣。
点滴疑天漏,汪洋觉地平。
烟蓑樵水稻,此去若为生。
【轩墀】1.殿堂前的台阶。
2.指厅堂。 3.借指朝廷。
【灶蛙】同“沉灶产蛙”: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烟蓑】蓑衣。
陶宗仪
(1329年-约1412年)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