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古典诗词静心五月诗历夏日鎏金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五月诗历廿六日:宋·戴表元
《东阳方韶卿惠古意七篇久不得和五月二十六日》
其一
长岁狎纷諠,新庐稍疏静。
虚名亦相累,簪佩来整整。
青天戍楼柳,白日仙林杏。
散书一长谣,消此清夏永。
纷諠:纷喧,纷乱吵闹。
【簪佩】1.亦作"簪佩"。
2.古代冠簪和系于衣带上饰物。 3.借指仕宦。
【整整】1.整齐严谨貌。
2.工整。 3.达到一个整数的,实足的。
戍楼,指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清夏】清和的初夏。
其二
营营寄巢蜂,白书争空花。
跋跋缘壁虫,喧飞乱如麻。
譬如恶俗士,便不挥鞭挝。
桐君何处来,隔壁闻瓠巴。
【营营】1.象声词。
2.往来不绝貌;往来盘旋貌。 3.劳而不知休息;忙碌。 4.纷乱错杂貌。 5.形容内心躁急不安。
【寄巢】1.谓杜鹃借巢生子。
2.比喻临时借宿。
【白书】1.削去树皮﹐在白色树干上写的字。 2.禀告;陈述。
【空花】见"空华"。佛教语。隐现于病眼者视觉中的繁花状虚影。比喻纷繁的妄想和假相。
【譬如】也作“比如”。连词。用于举例:校园里种了许多花木,譬如夹竹桃、广玉兰、水杉、紫藤等等。
【恶俗】1.不好的风俗;陋俗。
2.粗俗;庸俗:语言~ㄧ趣味~。
【俗士】1.庸俗不高尚的人。
2.见识浅陋的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
【鞭挝】1.鞭打。
2.古代兵器。
【桐君】1.传说为黄帝时医师。曾采药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东山,结庐桐树下。人问其姓名,则指桐树示意,遂被称为桐君。南朝梁陶弘景《<本草>序》:"又云,有桐君《采药録》说其花叶形色。"宋司马光《药圃》诗:"山相惭多识,桐君未徧知。"一说,为传说中古仙人。
2.琴的别称。
【瓠巴】1.亦作"瓠芭"。
2.传说春秋时楚国的著名琴师。
其三
旧文空中云,零落迹易消,
新交江上流,来去同奔潮。
蔼蔼玄英孙,望之十舍遥。
【旧文】1.指古代礼制所规定的车服器用等物的彩绘文饰。 2.前代的典籍。
3.过去写的文章。如钱锺书着有《旧文四篇》。
【空中】1.天空中。
2.指通过无线电信号传播而形成的:~信箱ㄧ~书场。
【新交】1.新近结交的朋友。
2.谓新近结交。
【蔼蔼】〈书〉1.形容树木茂盛。
2.形容昏暗。

其四
人胆小於壶,揣想无限极。
及其遂所愿,不过一消息。
金华文物府,前哲余楷则。
千年万年名,岂使夸者得。
【揣想】猜测;设想。
【限极】犹极限。
【前哲】1.亦作"前喆"。
2.前代的贤哲。
【楷则】法式,楷模。
其五
作诗如挽船,学力乃篙橹。
向来牛耳盟,诸老肯多许。
玄晖云树荒,仲宣江海阻。
之子归来归,相思慰风雨。
【学力】个人在学识上达到的程度。不受学历的限制,表现出一个人实际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篙橹】撑船摇船的工具。
【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玄晖】1.指太阳。
2.月光。 3.南朝齐谢朓,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指有文才的人。
【仲宣】汉末文学家王粲的字,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诗赋,尤以《登楼赋》着称。
【之子】这个人。
其六
德孤谁愿高,气寒谁愿清。
斯文邹鲁来,壈坎劳其生。
岂无性命忧,艰难愈同情。
如何及门士,亦作胡越声。
【邹鲁】1.邹国﹑鲁国的并称。《庄子.天地》:"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邹,孟子故乡;鲁,孔子故乡。后因以"邹鲁"指文化昌盛之地,礼义之邦。
2.借指孔孟。
【壈坎】坎壈。意为困顿,不顺利。
【门士】守门的士卒。
【胡越】1.胡与越。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2.胡地在北﹐越在南﹐比喻疏远隔绝。
3.比喻敌人或对立关系。
其七
永康经济学,近古将无同。
甥孙世其业,汗马收全功。
我欲揽遗迹,嗓眸冰镜空。
君亦跨典鹄,吹箫白云中。
【永康】永久平安。
【经济】〈书〉治理国家:~之才。
【甥孙】姊妹之孙。
【原题】:东阳方韶卿惠古意七篇久不得和五月二十六日将假馆宗阳桥稍有闲暇乃为次歆因寄讯彼中吴子善前辈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