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八月诗历传统文化静修诗词雅趣杂谈 |
分类: 心之旅 |
八月诗历十一日
宋·范祖禹、张耒、李纲、赵鼎臣
宋·范祖禹
《八月十一日夜玉堂对月》
银云栉栉玉堂明,奁镜初开六合惊。
天卷织毫光不隔,风收万籁夜无声。
蓬莱想像皆云气,宫殿虚无尽水精。
一夕梦飞双剑外,已疑身到雪山清。
【栉栉】形容排比繁密。
【六合】〈书〉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水精】1.水的精气。
2.指辰星。 3.水晶。无色透明的结晶石英,是一种贵重矿石。 4.水中精怪。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汉族,成都华阳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终年五十八岁。著名史学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宋·张耒
《八月十一日晨兴三首》
其一
其二
端居岁已晏,杖履亦萧然。
云露窗前日,秋明树外天。
大江寒欲落,诸岭霁逾鲜。
白首无聊剧,昏昏只醉眠。
【端居】谓平常居处。
【杖履】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3.谓拄杖漫步。
【萧然】1.空寂: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形容空虚:四壁萧然,没有任何东西。
其三
老人秋少睡,禅诵每晨兴。
邻碓舂残月,床蛩语暗灯。
高林鸟声起,幽草露华凝。
筇杖兼禅榻,生涯一野僧。
【禅诵】佛教语。谓坐禅诵经。
【晨兴】早起。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人。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仅传六首,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宋·李纲
《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湖南界有感》
忆昔湖南全盛日,郡邑乡村尽充实。
连年兵火人烟稀,田野荆榛气萧瑟。
我初入境重伤怀,空有山川照旌节。
试呼耆老细询问,未语吞声已先咽。
自从虏骑犯长沙,巨寇如麻恣驰突。
杀人不异犬与羊,至今涧谷犹流血。
盗贼纵横尚可避,官吏贪残不可说。
挟威倚势甚豺狼,刻削诛求到毫发。
父子妻孥不相保,何止肌肤困鞭挞。
上户逃移下户死,人口凋零十无八。
九重深远那得知,使者宽容失讥察。
今朝幸睹汉官仪,愿使斯民再苏活。
我闻此语心如摧,平生况有阳城拙。
行移州县遣官僚,尽罢科须治奸猾。
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狐扫巢穴。
削平群盗拊疮痍,报政何须待期月。
祖宗德泽感人深,周汉正赖宣光哲。
中兴之运期有在,庶以涓微助溟渤。
少陵酷爱舂陵行,千古知心有元结。
【耆老】1.老年人。
2.年老。 3.老成人。 4.特指致仕卿大夫。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
【刻削】1.雕刻。
2.形容(山石或楼台)棱角分明,峥嵘峭拔。 3.苛刻,严酷。 4.侵害;剥夺。 5.节俭。 6.剪裁;删节。
7.谓造语工巧,文笔峻拔。
【诛求】需索﹔强制征收。
【苏活】犹拯救。
李纲(1082-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历官太常少卿。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南渡初,掌宰执,凡七十五日,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著有《梁溪集》、《梁溪词》(或作《李忠定公长短句》)。
宋·赵鼎臣
《八月十一日山中早发薄寒凝冰马上重裘尚未能以禦寒也时将中秋感旧而作》
萧索岚州路,天寒已著人。
可怜挟纩日,不待饮冰辰。
凉夜更筹永,清秋月色新。
去无河朔饮,絺绤故相亲。
著人,让人感觉到。
【挟纩】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饮冰】1.形容十分惶恐焦灼。语本《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
2.谓受命从政,为国忧心。 3.谓清苦廉洁。
【更筹】1.古代夜间报更用的计时竹签。 2.借指时间。
河朔饮,指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
赵鼎臣
[约公元1101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后一篇:260@365魏晋·荀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