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2021-06-15 09:00:05)
标签:

传统文化

古典文学

激情夏日

五月诗历

怡情

杂谈

分类: 心之旅


五月诗历初六日:
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唐·李商隐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

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
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
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注释
五月六日:该诗朱注本为“五月十五”,各本均作“五月六日”。彻师:僧彻。《旧唐书·李蔚列传》:“懿宗……以旃檀为二高座,赐安国寺僧彻。”
紫阁:紫阁峰在终南山四皓祠之西,酃县东南三十里。
问讯:《法华经》:“诸佛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
初地:初次相逢之地。
琉璃:各种天然的有光宝石,本名璧琉璃。此处指以琉璃装饰的佛像和佛寺。 

白话译文
记得那年秋天,我们相遇在紫阁峰;同宿在丹岩上,聆听你说道谈禅。
而今是亡蝉纷堕,满空落叶飘零;在那凄清的寒枝上,一只小鸟瑟缩着哀哀啼唤。
四处流离飘泊,我孤身远居万里他乡;已经三年多,还迟迟地未向你问讯。
在这炎荒的边境不禁时时回想起当年的圣地;频频地梦见那清凉,碧绿的琉璃地面。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在桂林管所作。《郑亚事迹考述》一文考证了李商隐大中元年(847年)五月九日随郑亚到达桂州,诗系商隐到桂州的第六天忆京华佛门师友的作品。桂州任职期间,诗人内心总感烦郁,因而常思乡忆旧,此篇是回忆往岁秋间与僧彻同宿清凉地的情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情。 

赏析
首联即先叙那次同宿。二联以景寓情。败叶凋零纷落,亡蝉下坠,一只小鸟栖于寒枝,都是诗人异乡漂泊遭遇不顺的写照。颈联写漂泊之远和与彻师分开时间之长,以数字入诗,自然流走。尾联与首联呼应,写出诗人之所以频梦故地,是因为现在身滞炎荒,极不适应,不由得回想起当年同宿清凉地面的舒适往事。以“炎方”与“碧琉璃”初地对照,热凉之别极为分明,诗人思乡之情深也溢于言表。
唐武宗会昌灭佛之举对佛教徒有很大打击。据日本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会昌五年三月十五日,圆仁等被迫离长安回国。当时高僧知玄“今潜来,裹头隐在杨卿宅里。令童子清凉将书来,书中有潜别之言,甚悲惨矣”。此诗前半部分叙往日在京与知玄弟子僧彻紫阁相逢,丹岩议宿,共同探讨佛理很容易理解。“堕蝉败叶,悟身世之无常”(姚培谦语)也是佛理诗常见的手法。唯颈联“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如不联系当时历史背景就不好理解了。会昌后期灭佛之举达到高潮,知玄潜回长安受到“杨卿”(大理寺卿杨敬之)保护,其弟子僧彻等同样落难躲藏。武宗至会昌六年三月病死,宣宗上台一反会昌政治,佛教又得到大中君相的支持。大中元年李商隐已从郑亚到桂管,“三年问讯迟”正反映了僧徒在灭佛时期遭受的严厉的政治迫害,音讯不通,下落不明及反正以后重相问讯的现实。
尾联“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表示自己如今愁处桂管炎热南荒之处,时时想念五台山清凉世界,想念师尊知玄及僧彻。此处佛典与今典共用,《涅盘经》曰:“文殊师利化琉璃像,众生念文殊像,法先念琉璃像。”文殊菩萨道场在五台山清凉世界,此处用以反衬桂管炎荒之地。同时诗中又用了知玄弟子们熟知的今典。僧彻所作《知玄传》曾说知玄前身知铉曾讲《十地经》,感地变琉璃焉。其说从初地至十地渐悟,皆以初月至十五日圆满为喻,尾联照应了诗题“五月六日”。佛典与今典中的丰富含义及佛理,对于同为知玄弟子的李商隐与僧彻,自然会引起共鸣和心灵的感悟。解得此意,可证冯浩注本题中“六日”之误。题中“五月六日”,结句“频梦碧琉璃”实寄托着诗人修习佛经、追求功德圆满的理想。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唐·沈亚之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

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
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
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
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

【客子】1.游说之士。 2.离家在外的人。 3.雇工。
【逶迤】曲折绵延:五岭逶迤腾细浪。
【别梦】离别后思念之梦。
【水关】1.水上关口。 2.特指旧时穿城壁以通城内外水的闸门。
【为我】战国时期杨朱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
【檀郎】西晋潘岳小字檀奴,貌美。后因以“檀郎”为女子对丈夫或所倾心的男子的美称:檀郎谢女|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宋·曾几
《五月六日为丛珍之集于南池呈座中诸公》

今日携壶地,南池信杖行。
红蕖争入眼,白鹭最关情。
待得跳珠雨,来听打叶声。
菰蒲最深处,只欠小舟横。

信杖 ,信任依靠。
【红蕖】1.红荷花。蕖,芙蕖。 2.喻指女子的红鞋。
【菰蒲】1.菰和蒲。 2.借指湖泽。

曾几
(一八五-一一六六),字吉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宋·陈著
《丁丑五月六日醵饮茂林偶成》

夹路松杉护午阴,南风吹透树中心。
一声婆饼焦何处,妙法莲花此妙音。

【夹路】列在道路两旁。
【午阴】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
【南风】1.从南向北刮的风。 2.古代乐曲名。相传为虞舜所作。 3.南方的乐曲。 4.指《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5.指南朝诗的风格。 6.南方的风气。 7.男风;男色。
【婆饼】即婆饼焦,鸟名。其鸣声如婆饼焦,故名。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宋·陈著
《次韵五月六日醵饮茂林》

一味清风万竹阴,自行自坐见初心。
已抛仙侣枕名梦,能听老陶琴外音。

【仙侣】1.仙人之辈。 2.指人品高尚﹑心神契合的朋友。语出《后汉书.郭太传》:"林宗(郭太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陶琴】见陶令琴,出自《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后用为典实。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宋·仇远
《五月六日晴芮君节卞西仲诸友来泛蒲和韵》

端午凄凉雨压城,忽然端六报新晴。
素衣尘暗行人老,绿树阴浓曙日明。
倦眼冥冥浑似雾,忧心悄悄只如酲。
楷杼荐酒犹堪醉,杏子微酸尚带生。

仇远
(1247--1526)元文学家。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德年间为溧阳教授。宋末即以诗名,并工绘画。能词,多写景咏物之作,风格与周邦彦、姜夔相近。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诗集《金渊集》。另有词集《无絃琴谱》。

五月诗历初六日:唐·李商隐、沈亚之、宋·曾几、陈著、仇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