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文化古典文学四月诗历雅俗共赏修身养性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四月诗历初三日:魏晋·李俊明、
唐·孙逖、宋·陆游、杨万里、梅尧臣、陈著、王之道
魏晋·李俊明
《感皇恩 杨成之生朝四月初三日》
啼鸟怨春归,一声声切。
蓂荚初生两三叶。
征鞍何处,撩乱杨花如雪。
鹊声头上,喜来时节。
香篆半消,寿波重酌。
玉带金鱼坐中客。
幕天席地,便是仙家日月。
试从今後,数蟠桃结。
【征鞍】犹征马。指旅行者所乘的马。
【香篆】香名,形似篆文。指焚香时所起的烟缕。因其曲折似篆文,故称。
蓂荚,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征祥瑞的草。它每月从初一至十五,每日结一荚;从十六至月终,每日落一荚。所以从荚数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历荚。
【席地】原指席子铺在地上供坐卧。后泛指在地上坐卧:席地依墙而坐。
唐·孙逖
《奉和四月三日上阳水窗赐宴应制得春字》
今日逢初夏,欢游续旧旬。
气和先作雨,恩厚别成春。
凤吹临清洛,龙舆下紫宸。
此中歌在藻,还见跃潜鳞。
【凤吹】对笙箫等细乐的美称。
孙逖
河南人。开元中,三擅甲科,擢左拾遗。表举幕职,入为集贤院修撰,改考功员外郎,迁中书舍人。曲诏诰,判刑部侍郎,终太子詹事。谥曰文。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宋·陆游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
我行无所诣,悠扬信舴艋。
爱此绿树村,舍棹度小岭。
路穷忽披豁,怳然得异境,
苍玉立万峰,清镜渺千顷。
更为西南行,聊破春昼永。
遥看秀邃处,疑足事幽屏。
一崦果可人,奇石插碧井,
锵鸣若环佩,其味复甘冷;
徘徊不忍去,照我须鬓影。
须臾日穿林,井面光炯炯。
古今胜绝意,正用一笑领。
安得绝世喧,於兹慕箕颍。
【披豁】1.敝开;开诚。
2.开朗;明亮。 3.启发。
怳然[hung
rán]:1.失意貌;惆怅貌。2.好像;仿佛。3.象声词。
【幽屏】隐僻之处。崦yn泛指山
【箕颍】箕山和颍水。相传尧时﹐贤者许由曾隐居箕山之下﹐颍水之阳。后因以"箕颍"指隐居者或隐居之地。
宋·杨万里
《四月三日登度雪台感兴》
高台喜登眺,登眺触老情。
入夏又涉三,余春安得停。
雨栏漂耄丹,风架舞壮青。
秧生麦将熟,桑尽茧已成。
盛衰亦其常,无悴岂有荣。
古今非千载,一瞬即古今。
慨然顾八荒,此理谁与评。
我友谅无益,有益或麴生。
生虽不能言,其言如震霆。
但令我怀遣,未问醉与醒。
宋·梅尧臣
《四月三日张十遗牡丹二朵》
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宋·陈著
《四月三日与家小人酌转官球花因花八句略为花》
红芳销歇后,天质最分明。
剪衬青云薄,团成白雪轻。
官途荣进取,时样妄推评。
本色相看处,幽窗不世情。
宋·王之道
《予绍兴三十二年夏四月三日行部至山中时月上》
去年入山时,孟夏暑犹薄。
来观云母泉,阴崖坐盘礴。
老禅披荆榛,经营始兴作。
山空斤斧响,丁丁振林壑。
挽仰恰周星,炎赫若凌薄。
昨朝发岳阳,东风怒还恶。
惊涛送轻舟,十里沙头落。
投凉不待晓,肩舆上硗确。
僧徒笑相迎,此意安可却。
高亭荫白茅,群峰峙青廓。
偕行二三子,临泉一杯酌。
呼僮瀹石鼎,煮汤旋和药。
谁令俗士驾,急去能不怍。
历成数句语,聊发后来噱。
云母泉,宋朝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在《岳州》专志中,与《楼阁》等专栏并列有《井泉》。志曰:"云母泉,在华容大云寺。"其名气可与岳阳楼相提并论,堪称岳州第一泉。
【阴崖】背阳的山崖。
【盘礴】1.箕踞而坐。
2.引申为傲视。 3.亦作"盘薄"。盘踞地上。 4.犹磅礴。广大貌。
【披荆榛】犹"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斤斧】1.斧头。
2.指兵器。 3.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王之道字彦猷,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进士,历任朝奉大夫。词集有《彊村丛书》本《相山居士词》二卷。以《如梦令》为最清隽幽倩。
【周星】1.岁星:周星疑更落。
2.周年:干戈寥落四周星。
【炎赫】炽热。【凌薄】犹迫近。
【肩舆】1.亦作"肩轝"。亦作"肩舁"。 2.轿子。
3.抬着轿子。谓乘坐轿子。
【硗确】1.土地坚硬瘠薄。
2.指多石而坚硬的路。 3.坚石。
【青廓】指青天。峙,直立,耸立
瀹,拼音为yuè有两种意思为煮。疏导(河道)。
【俗士】1.庸俗不高尚的人。
2.见识浅陋的人。 3.未出家的世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