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暮春传统文化古典文学诗词情趣杂谈 |
分类: 读书笔记 |
唐人上巳节诗选:白居易(5首)、陈子昂
皇甫冉、刘禹锡、韦应物、许棠、张九龄、元稹
《三月三日忆微之》
唐·白居易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虚掷:白白地丢弃﹑扔掉。风情:〈书〉情怀;意趣。
校书: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汉有校书郎中,三国魏始置秘书校书郎,隋﹑唐等都设此官,属秘书省。每年:一年一度;年年。
曲水: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暮春风景初三日,流世光阴半百年。
欲作闲游无好伴,半江惆怅却回船。
《三月三日》
唐·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画堂:古代宫中有彩绘的殿堂。泛指华丽的堂舍。
柘枝:柘枝舞的省称。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唐·白居易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金钿:指嵌有金花的妇人首饰。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凫鹥:凫和鸥。泛指水鸟。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见《岁时杂咏》)
唐·陈子昂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
唐·皇甫冉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更可过。
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更使轻桡徐转去,微风落日水增波。
陶彭泽:彭泽,今鄱阳湖。在江西省北部。又名彭湖﹑彭蠡。晋陶潜曾为彭泽令,因以"彭泽"借指陶潜。
《三月三日与乐天及河南李尹奉陪裴令公泛洛禊》
唐·刘禹锡
洛下今修禊,群贤胜会稽。盛筵陪玉铉,通籍尽金闺。
波上神仙妓,岸傍桃李蹊。水嬉如鹭振,歌响杂莺啼。
历览风光好,沿洄意思迷。棹歌能俪曲,墨客竞分题。
翠幄连云起,香车向道齐。人夸绫步障,马惜锦障泥。
尘暗宫墙外,霞明苑树西。舟形随鹢转,桥影与虹低。
川色晴犹远,乌声暮欲栖。唯馀踏青伴,待月魏王堤。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
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
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
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的的:分明貌。光亮﹑鲜明貌。深切貌﹐浓郁貌。即嫡嫡。谓嫡派亲传。的﹐通"嫡"。
《曲江三月三日》
唐·许棠
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
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
鸟避连云幄,鱼惊远浪尘。
如何当此节,独自作愁人。
云幄:1.轻柔飘洒似云雾的帷幄。 2.云雾似的四合帷幕﹐状如宫室。借指殿廷。
3.状如帐幔的云。
许棠,字文化,宣州泾县人。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授泾县尉,又尝为江宁丞。
《三月三日登龙山》
唐·张九龄
伊川与灞津,今日祓除人。
岂似龙山上,还同湘水滨。
衰颜忧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
伊川:1.古地名。指伊水所流经的伊河流域。
2.宋程颐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
祓除:除灾去邪之祭。|清除;消除。使纯洁。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