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诗》《陆东海谯山集诗》《无锡舅相送衔涕别诗》《采石上菖蒲诗》《贻袁常侍诗》《悼室人诗》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
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
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看花: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洛川神:同“洛神”。高洁淑美的女性。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诗》
[南北朝] 江淹
通渠运春流。幽谷涣 冰。
荡秽出新泉。游望登重陵。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陆东海谯山集诗》
[南北朝] 江淹
杳杳长役思。思来使情浓。
恒忌光氛度。藉蕙望春红。
青莎被海月。朱华冒水松。
轻风暧长岳。雄虹赫远峯。
日暮崦嵫谷。参差彩云重。
永愿白沙渚。游衍遂相从。
丹山有琴瑟。不为忧伤容。
【杳杳】1.昏暗貌。 2.幽远貌。 3.犹渺茫。 4.犹隐约,依稀。
【役思】用心思考。
【青莎】即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根名香附子﹐供药用。
【海月】海上的月亮。
【朱华】1.指荷花。
2.泛指红花。 3.见"朱于"。
【水松】1.藻类植物。可入药。 2.落叶乔木。为我国特产植物。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无锡舅相送衔涕别诗》
[南北朝] 江淹
心远路已迥。意满辞未陈。
曾风漂别盖。北云竦征人。
杯酒怜岁暮。志气非上春。
若无孤鸟还。沥泣何所因。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采石上菖蒲诗》
[南北朝] 江淹
瑶琴久芜没。金镜废不看。
不见空闺里。纵横愁思端。
缓步遵汀渚。扬枻泛春澜。
电至烟流绮。水绿桂涵丹。
凭酒竟未悦。半景方自叹。
每为忧见及。杜若讵能宽。
冀采石上草。得以驻余颜。
赤鲤傥可乘。云雾不复还。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还故园诗》
[南北朝] 江淹
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
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
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
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
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
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
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篁。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
江淹于公元474年(宋元徽二年)被建平王刘景素贬为吴兴令。公元476年(元徽四年)刘景素败后,他才回到京师。这首《还故园》诗即作于从吴兴返回途中。
诗名为还故园,却是从谪居吴兴写起。首先写了两个历史人物:屈原和贾谊。贾谊是西汉人,曾向汉文帝提出过许多治理国家的建议,但因受人谗毁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在长沙数年中贾谊郁郁不得志,故曰“汉臣泣长沙”。屈原的遭遇也是人们所熟悉的,楚怀王时他因主张抗秦而遭放逐,顷襄王时又被贬。他的《九章·涉江》中写到自己在流放中曾经过辰阳(今湖南辰溪西)。“楚客悲辰阳”指屈原被逐后的悲伤。当然江淹并非在咏史,“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这就告诉读者,他是在借古人来抒自己的情怀。屈原、贾谊都是因政治原因而被逐、被贬,他们的遭遇很能引起失意文人的共鸣。江淹也是因为政治见解不同而遭贬黜的,诗中用届原、贾谊的典故正体现了他谪居吴兴时的心情。
吴兴在今福建浦城,在当时还是个很偏僻的地方,远离政治中心,生活条件也相对差些,加上江淹内心满怀忧伤失意之情,故觉得吴兴的生活难以忍受。“山中信寂寥,孤景(同影)吟空堂”,诗人身处偏僻的山中,形影相吊,叹息空堂,伴随着他的是孤独寂寞之感。“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露去霜来,在吴兴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这三年中,他虽也纵情山水,醉心道书,还著文章自娱,但内心的郁闷忧伤一刻也难以排遣。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诗人用海内开辟、天象昌盛来形容当时的时局。时局的动荡变化同他个人的前途密切相关,江淹当初因反对刘景素密谋政变而被贬,刘景素败后他得以回京,“窃值”二句简炼地概括了当时的局势,也是此诗的一个转折,从下面开始真正写到还故园了。但诗的前半部分决非多余。对孤独悲愁的谪居生活的描写正是为后面写还故园的心情作铺垫。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就像无根的浮云紧紧地环抱着山川,游子的心中,深深地思恋故乡,这种心情因长久的压抑而愈益迫切。所以一旦踏上归途,心中轻快愉悦真是不可名状。(御,当读作yà,通“迓”,相迎)“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一个“遽”字写出了归心似箭。这时,山川自然也变得从未有过的赏心悦目。出发的地方是娇艳流溢的桃花林所环绕着的水洲;歇宿的地方,恰恰又是一个春风荡漾、万象呈新的美妙场所。“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沿途所见,一草一木是那样生气勃勃:开着红花的草,红得耀眼如电,株株绿树,闪烁着如烟的光芒。这四句,把春色写得如一曲热烈的交响乐章,充分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欢悦。“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簧”,向着故园进发,忽而高歌,忽而微叹。高歌不难理解,“微叹”,其原因也许是回顾三年的谪居生活,情不自禁感慨而叹,也许是世道的变迁引起了无限惆怅,或者是对回京师后的前途感到担忧。作者没有明说,或许上述原因都有些,作者心情的复杂在“微叹”一词中可见一斑。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人生多难,前途未卜,如能摆脱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像不死之药灵草那样终岁芬芳该多好。诗以忧伤开端,以兴奋,期待继之,最后以平静的、超尘脱俗的遐想结束,这反映了作者在刘宋末年动荡的局势中,希望、期待与苦闷、担忧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整首诗在感情的抒发方面起伏多变、深沉含蓄、意蕴丰富,很能体现江淹的风格特征,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贻袁常侍诗》
[南北朝] 江淹
昔我别楚水。秋月丽秋天。
今君客吴坂。春色缥春泉。
幽冀生碧草。沅湘含翠烟。
铄铄霞上景。懵懵云外山。
涉江竟何望。留滞空采莲。
驻情光气下。凝怨琴瑟前。
珠内性明润。兰玉好芳坚。
不以宿昔岨。怀愧期暮年。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悼室人诗》
[南北朝] 江淹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适见”即才见到的意思,“掩郁”是茂密之意。二句是说仿佛才见到枝叶萧条,转眼已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了。“叶萧条”自是秋冬的景象,“花掩郁”则是春天光景了。由秋冬至春天不是一天两天,作者已处于春天之中,对于秋冬的景象却说是“适见”,仿佛时间相隔极短。这其实是悲痛心情作用下的错觉。时间不停地流逝,江淹却木然无知,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乃至注意到外界事物的变化时,已经是又一个春天了。
“帐里”二句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帐中春风鼓荡不定,归来的燕子飞着拂过屋檐。大自然经过萧条肃杀的秋冬季节,此时又重新恢复了盎然的生机。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作者在遭受了失去妻子的沉重打击之后,面对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却依然难从凄苦的深渊里自拔出来。帏帐里的一派春意,只能让他倍感如今的冷衾独卧;燕儿们舞得正欢,却正反衬出他形单影孤的苦寂。江淹是很擅长以乐景写哀情的,此即一例。
“垂涕”二句中,“催心”意谓内心受到摧伤,“去景”指眼前渐渐逝去的日影(“景”通“影”),“徂物”意思与此相近。物往境迁,时光流逝,都是千古伤心事,何况是爱妻的一逝永不归呢。面对无情地随着时间的消逝而离去的一切,联想到妻子音容的不可再得,诗人不能不伤心落泪,心中哀痛不已。“今悲”二句,再补足上文。诗人说:为什么我现在悲伤起来总要流泪不止?因为往日的欢乐常在眼前飘忽,常在那即将逝去的景物上重新幻现!“弭”是消除之意,“守叹”是不断地叹息。作者在这最后的两句中问道:我心中郁结的深深哀情竟不能消除,终日悲伤叹息,可又有谁能安慰得了呢?这最后两句诗流露出来的感情哀苦执着,深挚感人。
江淹此诗有些地方受潘岳《悼亡诗》影响明显,如“帐里”二句同《悼亡诗》中“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在意境方面很相似。不过江淹此诗并非拟作,他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故读来仍然别有一种动人之处。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 165、[南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还故园诗》等春季诗作七首](//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