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暮春古典文学唐诗韩愈修身养性杂谈 |
分类: 诗词学习 |
[唐]
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晚春》(2首)《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游太平公主山庄》
[唐] 韩愈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注释】:
这首诗写作上一个特点是善用微词,似直而曲,有案无断,耐人寻味,艺术上别有一番功夫。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之女,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山庄位于唐时京兆万年县南,当年曾修观池乐游原,以为盛集。先天二年(713),她企图控制政权,谋杀李隆基,事败后逃入终南山,后被赐死。其“山庄”即由朝廷分赐予宁、申、岐、薛四王。作者所游之“太平公主山庄”,无疑已为故址。而诗题不明言“故址”,是很有蕴藉的。
第一句写公主“当年”事。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其故事,是很自然的。此句“欲占春”三字警辟含深意。当年人间不平事多如牛毛,有钱有势者可以霸占田地、房屋,甚至百姓妻女,然而谁能霸占春天呢?“欲占春”自然不可思议,然而作者这样写却活生生地刻画出公主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本性。为了占尽春光,她于是大建别墅山庄,其豪华气派,竟使城阙为之色减。第二句一个“压”字将山庄“台榭”的规模惊人、公主之势的炙手可热极意烘托。“故”字则表明其为所欲为。足见作者下字准确,推敲得当。山庄别墅,是权贵游乐之所,多植花木。因之,第三句即以问花作转折。诗人不问山庄规模,而问“花多少”,从修辞角度看,可取得委婉之功效;而且问得自然,因为从诗题看,诗人既是在“游”山庄,他面对的正是山花烂漫的春天;同时“花”与首句“春”字略相映带。此句承上启下,又转而引出末句新意。一路看花花不尽,前面还有多少花?看啦,“直到南山不属人”!“南山”即终南山,在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而乐游原在县南八里,于此可见公主山庄之广袤。偌大地方“不属人”,透出首句“占”意。“直到”云云,它表面是惊叹夸耀,无所臧否,骨子里却深寓褒贬。“不属人”与“占”字同样寓有贬意,谴意。然而最妙的潜台词还不在这里。别忘了所有的一切均属“当年”事。山庄犹在,“前面”就是,但它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不过早不属于公主了。过去“不属人”,现在却对人开放了。山庄尚不能为公主独占,春天又岂可为之独占?终究是“年年检点人间事,惟有春风不世情”呵。这事实不是对“欲占春”者的极大嘲讽么?但诗写到“不属人”即止,让感慨见于言外,使读者至今可以想见诗人当年面对山花时富有深意的笑影。
《晚春》
[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
1、题原作“春暮”,据《全唐诗》改。
2、树:原作“木”,据《全唐诗》改。春不久归:说春天即将结束。
3、芳菲:形容花草的芬芳、茂盛。刘禹锡《春日书怀》:“野草芳菲红
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4、榆荚: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
俗呼“榆钱”,随风飘落。此句是说扬花、榆荚都开不出潦亮的花来
5、惟解:只知道之意。
《晚春》
[唐] 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注释】:
1、慢绿妖红:指红红绿绿绝丽的花草
2、等闲:寻常,随便。走:疾趋曰走。此处是说被风吹跑。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 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注释】:
一个久雨之后轻阴转晴的傍晚,曲江涨起了新碧,绿树如洗,万紫千红,临风吐艳。兴致勃勃的韩愈,邀约张籍、白居易同游曲江。可惜白居易因雨后泥泞未去。游罢归来,韩愈写了这首诗,寄给白居易。
从美学观点看,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往往格外给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镜里反映出来的形象,总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一种澄明而又微茫仿佛的美感,其动人情处,往往超过实体。本诗写景之美,正从水中得来:久雨乍晴,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千门万户的楼台,姹紫嫣红的花树,统统倒映在“曲江水满”之中。花树和楼台的倒影斑驳地叠映在水里。于是,花从翠楼顶上长出来,鱼从绿树中间穿过去。偶然,微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楼台花树,摇晃生姿。这不比岸边实景更令人神摇心醉吗?
诗的结构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绝句三句便转的规律,一连三句写景,第四句才陡然一问作结。这种结构上的特点,也很值得玩索。
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除了倾诉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对方爽约的意思。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绪,而是巧妙地极写曲江雨后空气清新景物明净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楼台花树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显出辜负这良辰美景是多么可惜。末句虽只轻轻一问,尽管语气十分委婉,却把诗人这种心情表述得淋漓尽致。诗人构思巧妙,也于此可见。
《贞女峡》
[唐]
韩愈
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注释
贞女峡:贞女峡,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至连州市的连江(古称湟水)上,从阳山县城溯水而上约六十里处。
江盘:江水湾曲。映:两山对峙,中经一水,叫峡。束:江水为峡所束。春湍豪:春水盛而流急。
雷风战斗:形容江水翻腾,声震峡谷,有如风雷相搏击。鱼龙逃:鱼龙都被吓跑了。
悬流:不是指瀑布,而是指峡谷很陡,谷水从上流下,状若悬空。射水府:直冲入深水之中。
翻云涛:浪涛滚滚如云。
漂(pio)船:水流迅急,迫害船舶的意思。摆石:移动大石。
咫尺:指距离之近,兼指很短的时问都会令人丧生。轻鸿毛:指轻如鸿毛。
白话译文
江水盘旋曲折,高高的山峡束住了江岸,春天的急流汹涌而过,气势豪壮。江峡之中风轩激荡,鱼龙也惊恐逃遁。
江水从高处奔流直下,发出轰轰的巨晌,射向水的深处。一泻百里,翻滚着巨大的波涛。
急流漂没船只,冲开巨石,哗啦啦像万瓦齐裂,乘船的人的性命就在咫尺之间,轻如鸿毛。
《感春》
[唐] 韩愈
我所思兮在何所,情多地遐兮遍处处。
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
春风吹园杂花开,朝日照屋百鸟语。
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许。
注释
1。兮:语气助词,这首诗仿东汉张衡《四愁诗》的格式。第一句就是由《四愁诗》的“我所思兮在太山”变化而来的。
2。地遐:地远。
3。往:去,追求。
4。奈何许:怎么办。
白话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儿啊你在哪里?他多情而路远,在各地居处。
我想走遍东南西北去寻找他,但千万条江水和千万座山,都将我阻隔。
春风吹拂着园林,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开遍,早晨的太阳照进屋内,百鸟在屋檐下宛转鸣叫。
喝上三杯酒,求得一醉,其他不必再说,人生充满着永久的怅恨,又能将它怎么办呢?
![193、[唐]韩愈《晚春》《感春》《幽怀》等晚春诗作14首 193、[唐]韩愈《晚春》《感春》《幽怀》等晚春诗作14首](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感春》
[唐]
韩愈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注释
5。皇天:天。皇,尊词。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6。漫诞:春风飘荡的样子。最可悲:意谓春天最容易动人的伤感之情。
7。妆:妆饰。
8。白日:太阳。天维:天幕。
9。喧:鸣叫。咽:悲鸣。留不得:不能留,指春光留不住。
10。四红萼(è):红花。从:随。
11。岂如:不如。惨冽:阴森寒冷。
12。老物:指秋天衰老的植物。
13。径:直。沽酒:买酒。
14。自外天地:置身于天地之外。
15。怜:喜爱。李:指唐代诗人李白。杜:指唐代诗人杜甫。无检束:不拘束自己。
16。烂漫:指饮酒沉醉后放浪形骸的样子。文辞:指诗作。
17。屈原:战国时楚国爱国主义诗人。离骚:《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二十五:屈原流传下来的作品共二十五篇。
18。哺啜(chuò):喝,饮。糟:酒槽,借指酒。醨(lí):薄酒。
19。此子:指屈原。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0。圣:借指美酒。古人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不到圣处:即不饮美酒。宁:岂。
21。尧舜:古代两位贤君。此借以颂美宪宗李纯。明四目:《尚书·舜典》有“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的话,意思是广开门路以招贤俊,多视多听以决壅蔽。
22。条理品汇:指处理国家大政既有条理,又有轻重缓急的次序。
23。平明:早晨。
24。酩酊(mngdng):大醉的样子。
白话译文
皇天把年年平分成四季,而春气弥漫的日子最令人感到悲伤。
各种各样的鲜花妆点着树林,绿草如茵覆盖着大地,坐在那儿可以看到太阳渐渐从天空斜倾下来。
蜂蝶喧闹,百鸟鸣叫,却也留不住时光的消逝,千万片红色的花瓣都随风吹落在地上。
哪儿象肃杀的秋霜,它虽然惨烈寒冷,但只摧落那些没人怜惜的衰老之物。
为了这种缘故就必须买酒痛饮,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外而抛弃一切烦恼。
近世的人中我最爱李白和杜甫的无拘无束,他们天真烂漫,终年长醉,写出许多美好的诗篇。
屈原写有《离骚》等二十五篇楚辞,他不愿意吃世俗的酒糟与薄酒而和俗人同醉,真可惜啊,屈原虽然为人善于文辞,但没有能达到“圣人”的地步不也太痴心了吗?
现在幸亏遇上了尧舜一般的明君,能够明察四方,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而品评录有人才也非常恰当。
我平明出门到黄昏才回到官舍,那个在马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你们一看就知道是谁了。
《感春》
[唐] 韩愈
朝骑一马出,暝就一床卧。
诗书渐欲抛,节行久已惰。
冠欹感发秃,语误惊齿堕。
孤负平生心,已矣知何奈。
注释
25。暝(míng)黄昏,傍晚。此借指黑夜。
26。节行:品德。
27。欹(q):歪斜。发秃:指因愁闷而头发脱落稀少。
28。语误:指说话不清楚。齿堕(hu):齿落。
29。孤负:即辜负。平生心:指自己政治上的抱负。
30。已矣:完了。伤感之词。何奈:怎么办。
白话译文
早晨我骑着一匹马出门游荡,黄昏以后又就着一床睡觉。
诗书也渐渐地被我抛弃在脑后,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修养也懒惰而不肯去管。
戴的帽子斜了,就深切地感受到头发变少,说话出现错误也悲伤于牙齿的掉落。
孤独惆怅,就这样辜负了一生的心愿:往事成烟,我还能怎样?
《感春》
[唐] 韩愈
我恨不如江头人,长网横江遮紫鳞。
独宿荒陂射凫雁,卖纳租赋官不嗔。
归来欢笑对妻子,衣食自给宁羞贫。
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霜白趋埃尘。
乾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百年未满不得死,且可勤买抛青春。
注释
31。遮:拦,捕。紫鳞:鲤鱼。
32。荒陂(bi):荒凉的江岸。凫(fú):野鸭。
33。卖:指卖凫、雁和鱼。纳:交纳。嗔:怒。
34。妻子:老婆、孩子。
35。自给:自给自足。宁:岂,那里。羞贫:以贫为羞。
36。今者:如今,现在。无端:无缘无故。书:指儒家经典。史:历史书。
37。画蛇著足:即“画蛇添足”之意。
38。趋埃尘:流落风尘,借指政治上被冷落。
39。乾愁:空自愁苦。漫:胡乱。漫解:枉解,难以解脱。坐自累:因而自寻烦恼。
40。异趣:志趣不同。
41。数杯浇肠:指饮酒。
42。皎皎:显明。
43。百年:古人习惯,称死为“百年”。百年未满:即死期未至。
44。且可:且,姑且,暂且。可,是语助词。
白话译文
我恨自己不如那江边的渔人,他们在江水中用长网横截江水来捕鱼。
独自住宿在荒凉的池塘边射杀野鸭,卖了来交纳租赋,也不惹官家生气。
回到家里与妻子儿女欢笑在一起,吃的穿的都能自给自足,也不会为贫穷而感到羞耻。
现在我无缘无故读了许多书史,有了知识也只是徒自费神罢了。
好比画蛇添足而一无用处,两边的鬓发都雪白得了,还要在尘埃中趋奉奔波。
这无端的愁绪,想要摆脱,却反而更受其累,自已的情趣与众不同,又有谁来与自已相亲呢?
虽然有几杯酒灌入愁肠可以得到暂时的醉倒,但那明明白白的千思万虑,一到醒来,就依旧又真切地出现了。
既来人生百年的大限还没有满,暂时又不会死去,那就殷勤地多买些酒来送走这春天的光阴吧!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
[唐] 韩愈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临戎】亲临战阵;从军。汴水,古水名,一说晋后隋前指始于河南荥阳汴渠,东循狼汤渠,获水,流到江苏徐州市时注入泗水的水运干道,一说唐宋人称隋所开通济渠的东段为汴水、汴渠或汴河。
【采兰】1.喻选拔俊逸。
2.《诗.小雅.南陔序》:"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晋束晳《补亡诗》之一:"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后因以"采兰"喻尽孝养亲。
《过南阳》
[唐] 韩愈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
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
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
【郭门】外城的门。【行子】háng zi〈方〉指不喜欢的人或物。
吾其:其为语气助词,表揣测。
【余龄】犹馀岁,馀年。
《游城南十六首·落花》
[唐] 韩愈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游城南十六首·出城》
[唐] 韩愈
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
应须韦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闲。
【韦杜】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韦氏居韦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长安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
韦曲﹑杜曲,山青水秀,林木繁茂,为当时游览胜地。后亦借指风景秀丽之地。
[唐] 韩愈
幽怀不能写,行此春江浔。
适与佳节会,士女竞光阴。
凝妆耀洲渚,繁吹荡人心。
间关林中鸟,亦知和为音。
岂无一尊酒,自酌还自吟。
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
我歌君子行,视古犹视今。
【幽怀】隐藏在内心的情感。
【士女】1.泛指男女: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
2.仕女,贵族妇女:士女游春。
【凝妆】盛装,华丽的装饰。【洲渚】水中小块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