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

标签:
杂谈 |
[南北朝] 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
[唐] 孟彦深《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
[南北朝] 徐陵
倾城得意已无俦。洞房连阁未消愁。
宫中本造鸳鸯殿。为谁新起凤凰楼。
绿黛红颜两相发。千娇百念情无歇。
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
碧玉宫妓自翩妍。绛树新声最可怜。
张星旧在天河上。从来张姓本连天。
二八年时不忧度。旁边得宠谁相妬。
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流苏锦帐挂香囊。织成罗幌隐灯光。
只应私将琥珀枕。暝暝来上珊瑚床。
注释:
【倾城】1.《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郑玄笺:"城,犹国也。"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后以"倾城"为女主擅权﹑倾覆邦国的典故。
2.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3.形容花色绝美。 4.指美女。 5.全城,满城。
【得意】1.领会意旨:得意而忘言。 2.满意;称心:得意门生|十分得意。 3.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自鸣得意。
4.得志:少年得意,一帆风顺。
【无俦】没有能够与之相比。
【鸳鸯殿】汉未央宫殿名、泛指皇后所居宫名
【绛树】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2.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 3.珊瑚的别名。
【新声】1.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2.指新乐府辞或其他不能入乐的诗歌。
【妬】同“妒”。
【春幡】春旗。旧俗于立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底须】何须;何必。
【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锦帐】1.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2.借指郎官职位。
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南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徐摛之子。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撰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583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侍中、左光禄大夫、鼓吹、建昌县侯如故,谥号为章。今存《徐孝穆集》6卷和《玉台新咏》10卷。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
[唐] 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
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
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
怀君欲进谒,谿滑渡舟难。
短褐[hè] :1. 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 《墨子·非乐上》:“昔者 齐康公 ,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糟糠。” 孙诒让 间诂:“短褐,即裋褐之借字。” 晋 陶潜 《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簞瓢屡空,晏如也。” 逯钦立 注:“短褐,粗布短衣。”《荀子·大略》“衣则竖褐不完” 唐 杨倞 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短褐不掩脛,嵗暮多苦寒。” 清 方文 《将去彭城留别魏少尹》诗:“短褐尚不完,敢作狐貉想?”
2. 指地位卑下的人。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进谒:进见上司;谒见
犹进见,拜见。《北史·齐文宣帝纪》:“旦, 高隆之 进謁曰:‘用此何为?’”《旧唐书·李从晦传》:“ 杨收 方布衣,进謁, 从诲 一见如雅识。”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他是一个 托尔斯泰 派,此来也是特为趁车进谒 托氏 遗泽的。”
孟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