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三):市场博弈(下)
(2009-08-01 19:25:43)
标签:
房产 |
分类: 投资 |
由于住房的特殊属性,房地产市场在很多时候还被赋予了政治属性,民生舆论交织于这个特殊的行业中。
与同为被寄托大力提振内需的大宗消费品的汽车行业比,房地产行业的进入门槛要低很多,只要有资金能获得土地就足以成立个项目公司进行开发图利。
也正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及项目公司数量多得几乎无法统计,2008年是个难得的契机,足以使全行业产生天翻地覆的整合潮,但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某些企业的“过分”关爱,而导致这最好的行业整合良机流逝。
去年不论是恒大,还是富力、绿城,抑或是那些中小型房企,资金链濒危时自然成为其他资金链相对稳健的企业的猎物,但如今却因为对房价危机反应迟钝下积压的楼盘在如今的火爆市场总因祸得福。
中国政府双促以来,每个经济学人都会注意到民间投资启动的迟滞,上半年新增的大量信贷额度较多流入那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因经济前景不可捉摸,这些大型国企新项目建设推迟,建设资金本就富余在银行账面,再加上银行求贷,充斥的资金在未来可能的通胀心理预期前,必然流向资产市场。
地王项目一个个诞生,大型国企一个个浮出土地市场的水面,正是国企资金富余的结果。
此前我的文章也提到过,根据房地产开发的周期、存量和销售量,楼市供需的交集点应当在2009年的国庆到2010年的春节之间,却因为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明显小于此前的民众预期,而使积压的需求量迅速释放,回暖的市场又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需求,并导致部分热点城市的供需交集点明显提前。
由于全国各区域的供需交集点有较大落差,楼市价格起落也将在下半年呈现不同表现,并且由于短期内的供需矛盾明显,房价的波动或许将明显大于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近期沪深股市房地产板块一片哀鸿,与银行收紧二套房贷有关。
但从我的市场监测渠道分析,此前的楼市炒楼者并未大规模介入,楼市投资者虽然不少,却更多是对信贷不敏感的富裕现金持有者。
也就是说,从政治性的楼市价格调控角度而言,二套房贷收紧未必能抑制楼市投资和投机,或许更多是银行业对房地产消费信贷占比过大对财务安全有所影响的角度考虑吧。
二套房贷真正影响的将是那些改善性需求,由于过去的调控而压抑的改善性需求在上半年的井喷之后,将再一次被压抑。
另外,因城市化改造,一部分待拆迁户的住房需求也被同时压制,不得不等到进入拆迁进程才能获得首次购房的消费信贷待遇。
再有,我们此前的学者们曾经鼓励人们租房,在撇开户籍、社保、就业、教育等影响之外,假若所有的居民都不再消费一套以上的住宅,那么那些暂时买不起或者没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又去哪里寻找栖身之所呢?
毕竟在租房户中有相当一大部分人群是不符合廉租房的低收入标准的。
或许,对于思虑不周的政府以及某些学者来说,这些人群是被完全抛弃的浮萍吧?
By 逍遥狂客 2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