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化同时应验在最终渠道
(2009-01-14 16:49: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投资 |
昨日谈到了企业利润取决于去库存化,但去库存化是不是唯一作用的要素呢?
答案自然为非,因为产品的产销量是另一个有效作用函数。
根据公式,企业毛利总额=单品利润额*产品产销数量,可得单品利润额与产品产销数量同时正比于企业毛利。
当单品利润额恒定时,产销量即决定了企业可获毛利的增减。
基于此,或许有朋友将用老生常谈的企业订单量进行企业近期发展估测,但莫非是前车之鉴旋踵即遗?
最早爆出巨额订单而股价一鹤冲天者如杭萧钢构,其后再有订单开工量已经安排长达5年之久的中国船舶,时至今日,尘埃落定,投资者恍然顿足。
订单是一个变化过于强的变量函数,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并不能完全凭恃手中持有的订单,或许一夜终成黄粱也不定。
从当下来看,许多企业虽然是去库存化几乎可以宣告结束,但其手中的订单依据排产周期,直到09年6月仍将无法开工。
走在城市的开发区,昔日人流如织、货流纷纭、机器隆隆的喧嚣,取而代之为一边静逸。
这其实仍然是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虽然我们的工厂企业去库存几乎结束,但最终产品流通渠道中的去库存化仍然有待时日。
在一个经济前景趋势不明朗,企业家、银行家、消费者的信心皆呈现红字之时,流通渠道中的积压库存或当成为投资者另一待考事项。
事有两面,正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使工厂减产、停产,而促使在流通环节中的库存逐日减少,当减少到一定限度时候,订单自当纷至沓来。
如汽车业,虽然众多企业减产、停产,但去年下半年以来对4S的疯狂压库,不但竭泽而渔使流通渠道资金实力骤减,同时这些积压在产销链半途的产品也应了那句老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压库的车,从汽车厂商报表表面看为已售,产销两旺,而实质上对今后某一特定时刻形成了囚徒困境。
但我在较早前就提及,仅仅大基建无足以拉动经济快速衰退的步伐,必须同时提振国人对汽车消费的信心,促进这个产业链巨长的行业健康复苏。
随着国家对汽车业的政策利好必将出台,汽车终端去库存化或将加速,而去库存化的战略或将不同,这又将是对各大汽车厂商的另一个战略考验。
时值春节佳境,从当前各大卖场、百货公司的反馈情况看,该终端渠道的去库存化也较往年要快许多。
春节之后,库存羸虚的流通渠道必将向战略谋划到位的企业发出仓促的订单,给有准备的企业带来了09年的利润保证,而未有谋划的企业自当为人鱼肉。
昨日公布08年12月金融数据,贷款增量远高于存款增量。
在政策高压下,银行予以放贷,企业充实流动资金,1月金融数据因元旦、春节因素,考量无足凭恃,或将合并2月的金融数据考量。
最坏的时候或许已经过去,而我们却仍然只在此山中。
By 逍遥狂客 20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