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司优势细节能否增强考验投资战略判断

(2008-05-04 08:39:34)
标签:

股票

分类: 投资

群友X给我留言:

 

XY,我今晚再看你的《巴菲特主要持仓股票资料》这一文章,突然想起你没有分析沃尔玛这个公司,沃也是巴老超级看好的公司哦,也想知道你没有投资苏宁电器的原因呵呵。

 

至于银行股中,我觉得XY选择民生更多在于民生更具备想象力和攻击性。我觉得XY选择的股票都是以攻击性见多哦,不太像巴老的投资风格,更接近林奇,不过XY就是XY了,不可比。附看到的一人写的关于银行的文章:《用连锁零售企业的眼光分析银行企业》,个人感觉作者更是以静态的同一性的对比,没看到招行和民生之间的战略差异,但其中的数据仍然有参考价值。

 

关于地产:你曾说过万科未来万科是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公司,建造外包,营销外包,而设计、管理、规格等都是万科做。还有万科的工业化造房子。这些我真得好好想想,不管怎么说房地产企业一直以来的都是重资产运营的模式,商业模式几乎都是雷同的,我虽然倾向于认同XY在《与朋友聊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一文中房地产企业该视为类工业企业而不是资源企业,但如果房价不再上涨甚至下跌万科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我还不是太清楚,万科这样以规模为导向而不是利润为导向是否真能带来成本的下降以应对这个挑战?万科走轻资产的道路我也还没想清楚,万科是否能摸索出成功的商业模式来克服房地产行业中周转率的局限和行业供求竞争格局的把握这两个天生的弊病呢?

 

不知道XY收徒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我想你为师呵呵。

 

不可否认房地产行业刚性需求不断上涨,房价只要能够稳定住,全国布局的万科只要加强销售和周转率,仍能获得超预期的增长。但我还看不到工业化带来的规模扩大带来成本降低从而可以实行价格战。

 

我还是再想想吧呵呵,其实很多疑问或许在于没全读熟读偷XY的博。

 

******************************************************************************************

 

沃尔玛与苏宁看上去相似,而实质上是本质的不同,沃尔玛追求的是上下游共赢,而在苏宁这个方面却只看到了对上游电器供应商利润的不断蚕食和压榨。

 

苏宁是利用了极高的财务杠杠复制开店模式,但是说实在话,我并不以为这样的模式具有极高的门槛,或许是我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蠢笨的我无法理解苏宁的独特优势何在。

 

如果你看过我全部的文章,你应该了解到,我选择公司更关注的是其在行业内的独有的优势,而且这个优势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被对手复制。

 

也正因为此,招商地产从未进入过我的核心投资池,因为其不论从哪方面的表现来说,都太过于中庸,或者说是平庸了。

 

在任何一个细节中,我只任何第一,也只要第一,比如我想要中国未来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我必然选择的是工行而不是其他3大银行。

 

你说的银行与零售比较的那篇文字,网络上的转载较多,但在我看来,同样是形而上的,零售业完全可以单店考核,任何一个单体店都可以是独立法人,而银行主要是风险经营,考核点必须是在整个银行体系,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法人特征。

 

至于你说房价变动对万科利润的影响,可能漏看了我曾经的一些文章,那些文章中我多次谈到过。

 

最终商品的售价并不能绝对反应一个公司的经营利润,或许在价格短期突变时会造成当期利润的影响,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利润的体现更在于毛利率的增减。

 

这也是我对一些毛利提升公司投机的重要标准,当上游价格未动而下游价格暴涨时,毛利增加公司盈利增加;当下游价格涨价到位平稳波动甚至下跌而上游价格暴涨时,毛利下跌公司盈利减少。

 

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新乡化纤之类的粘胶行业,去年粘胶长丝、粘胶短纤价格暴涨时,浆粕价格变动较小,其毛利率大幅上扬,下半年至今浆粕价格上扬,而粘胶产品下跌以致毛利下降公司盈利滑坡。

 

但从更长远的情况看,任何一个行业的毛利率都将扁平化,需要获得高额利润的公司必须在费用压制和产品独特品质上下功夫,并依赖行业的地位扩大规模。

 

工厂化造房的优势还是在周转,比如别人一个项目18个月结算,成本为2000万盈利1000万,万科是8个月结算,成本2500万盈利500万,万科同样盈利1000万的周期比对方要少2个月,随着工厂化的规模展开成本劣势下降而周转将继续上升。

 

另外,目前全球性的粮食价格上涨也直接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扬,传统造房与工厂化造房的劳动力密集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如果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扬到一定程度时,工厂化生产的成本劣势或许已经被劳动力减少的效应所抹平了。

 

我对公司的选择不止是想象力和攻击性,那就纯粹是显得过于投机了,我要的是在某一个细节上的无与伦比的优势,这个优势是公司的制胜之道,而公司也有意识地将一切资源向这个优势细节集中,呵呵。

 

另外,至于收徒弟的事,暂时没这方面的扩大产能的愿望,你就继续看我的博客吧,这里有我全部的投资和人生思考。

 

By 逍遥狂客 2008-5-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