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券商暴富不可能持续

(2008-03-23 21:47:15)
标签:

证券投资行业

股票

-NBD-

 

    在过去的两年中,证券行业大红大紫,不论是自营业务抑或是经济业务,都取得了有史以来最丰厚的账面盈余。

 

    在暴利的诱惑下,各大财团对中小券商虎视眈眈,纷纷欲置其囊中而后快。如泸州老窖收购华西证券,锦龙股份收购东莞证券,飞乐音响收购华鑫证券,新湖系增持湘财证券等等。从投资的回报来看,参股券商确实是使太多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例如吉林敖东、辽宁成大由于参股广发证券超过20%比例而直接将巨额利润占比体现在自己的年报中,两面针、雅戈尔的中信证券股权投资收益也斩获丰厚。

 

    2005年以来的牛市重塑了证券行业,尤其是中信证券脱颖而出,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由并购整合而成为如今国内首屈一指的顶级券商。根据中信证券2007年年报,这家年度盈利居全行业之冠的券商,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400%达123.88亿元,而其光权证创设业务就至少赚了66亿元。

 

    然而,这样的暴利能持续多久?经济业务倚赖的两市成交量在未来很难维持2007年的平均水平,而法律界非议较多的权证创设在日渐规范的股市中也将被摒弃,其能维续增长的业务构成将主要依靠融资承销、股权直投等,而这部分业务也同样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诸多中小非创新类券商的日子将愈加艰难。

 

    那么国内大券商就一定能持续无风险的强势盈利能力吗?君不见即使是曾经华尔街最懂得赚钱的投行贝尔斯登,也由于自营业务的杠杠太大,在次按危机带来的美国经济衰退引起的市场价格剧烈下跌中,一夜之间出现流动性障碍而不得不以每股2美元总价2.36亿美元的低价寻求大摩的庇护,而其在过去一年中曾经有过每股159.36元的最高交易价。其他如花旗、美林、瑞银、瑞信等均因市场风险而大幅亏损。

 

    在国内股市拼搏尚不过十余年的国内券商能永葆青春?任何人都无法明确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或许能从一些券商在本轮牛市之前的表现查看端倪。

 

    根据银行间市场披露的2004年报表显示,57家券商总计亏损6.8亿元,平均亏损1200万元,高于2003年行业平均亏损额的80万元,国内最大券商之一的申银万国2004年末亏损总额高达28亿元。海通证券年中也曾爆出其20亿巨亏的内幕,在相关方努力拯救后苟延残喘到本轮牛市的到来,并最终借壳都市股份而再建金身,但2005年、2006年的净利润仍然分别只有1.38亿元、1.62亿元。

 

    其他大大小小的券商如南方证券、大鹏证券、汉唐证券、兴业证券、金通证券、华夏证券等,不论规模如何,也纷纷栽倒在牛熊更替之间。

 

    对这个完全依赖股市具体表现的证券投资行业,笔者曾多次戏称其系雨伞行业,完全看天吃饭,偶尔寻找交易规则的漏洞如权证创设制度摞获巨额灰色盈利,当市场制度建设规范而减少其灰色利润空间时,其创新业务盈利能否迅速成长以平滑经济业务的大起大落仍然值得怀疑。

 

By 逍遥狂客 2008-3-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