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证券/理财经济学投资心态投资讨论逍遥狂客财经 |
分类: 投资 |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文·兰兹伯格在《完美的赋税》文中举了一个寓言故事做实例。
曼尼、莫和杰克三人,每人都靠4公顷的树林生活。他们都想盖间房子。曼尼和莫都是熟练的伐木匠,而杰克一辈子就从来没有挥过一下斧头,如果没人帮他盖房子,他就是居无片瓦了。
曼尼和莫有义务去帮杰克盖房子吗?有人说是,有人说否,但是我现在还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立刻表明我的态度。我想关注一下的是对称问题:根据我现在已经讲的故事,曼尼有可能比莫承担更多的帮助杰克的义务吗?当然不可能。曼尼和莫有许多不同点(比如姓名不同等),但是,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差异是和目前这个问题有关的。因为在任何一个和这个问题有关的方面,他们都是相同的,他们对杰克的义务也是相同的。
现在,让我再多给你一些信息。在测量了自己的土地面积后,曼尼决定清理出两公顷地出来,给自己盖一个五层楼的漂亮房子。而莫最近又重读了一遍《瓦尔登湖》,认为一间小屋对自己的生活来说足矣,他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时间去和大自然进行交流。
有了这些,你会认为曼尼比莫更有义务去帮助杰克吗?我仍然认为很难下这样的结论。曼尼和莫对住房有不同的品味,但是这个差异好像和他们的名字的差异比起来,从道义上来讲,没法说谁比谁更重要。因此,对称原则表明,他们对杰克的义务仍然是一致的(你也许会争辩说,莫的生活方式表明,他非常讨厌艰苦的劳作,因此如果让他给杰克工作,对他来说,就是非常残酷的一件事了。但是你同样也可以这样认为,曼尼的生活方式表明,他特别喜欢在自己的房子上面花功夫,因此,如果强迫他为杰克工作,也会是非常残酷的。这些论据同样都会使莫和曼尼摆脱必须帮助杰克的义务)。
但是,如果曼尼、莫和杰克都生活在美国,那么他们就都必须服从一种税制的规定,而这种税制,完全蔑视对称原则。因为曼尼比莫工作更努力,获得的物质财富更多,因此曼尼就要比莫贡献更多,来养活杰克。当然,我们不会死抠字眼,要曼尼去杰克那里帮他盖房子,但是,我们要曼尼把他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转让给杰克,则效果实际上是一样的(当然,现实生活中,曼尼也不会自己去盖房子,他会有其他的工作,挣得工资来买房子)。
最具有粉刺意味的是,虽然这种累进税制要求曼尼的付出比莫要多得多,但通常被描绘成为一种根本公平的表现。事实上,它的确是一种根本不公平的表现。
没人会想过用一种非常不合逻辑的推理来侮辱和轻视孩子的智力,如:“约翰得到的蛋糕比你的大,这很公平,因为他玩沙箱,而你却在玩秋千。”
但曼尼却要受到这样的欺负,有人告诉他:“莫缴纳的税比你少,这对他很公平,因为他是在采摘野花,而你却盖了房子。”
如果必须的话,你可以拿走他的钱。但是不要指望他会忍受这种言辞,因为你对小孩子都不可能说这样的话,这样的言辞只能是增加对他的侮辱。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通常有如此类似的例子。
阿明与阿亮是一对孪生兄弟,阿明勤奋好学节俭,阿亮好逸恶劳奢侈。
阿明从入学之后的每一天,都几乎不需要父母操心,零用钱也常常节省下来购买书报;阿亮恰恰相反,零用钱常常不够花在他的玩具、嬉闹、赌博之中,甚至是有时候的作业本的钱都需要阿明接济。
阿明台灯下勤奋的同时,阿亮总是在电视或者电玩。
高考时,阿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k大学,而阿亮必然是落榜了,但父母利用各种关系人情和大量的金钱铺路,同样使阿亮进入k大学。
大学期间,阿明依然勤奋学习,而阿亮则绯闻不断。
4年后,阿明获得了k大学的双学士学位,并被跨国公司聘请成为金领一族;阿亮只能成为肆业生,因无任何公司愿意聘用而只能在父母身边成为寄生一族。
时日久了之后,阿亮开始忌恨阿明,认为阿明得到了父母最优秀的基因,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可是,了解其成长的整个过程的旁观者都明白,人生的道路是阿明和阿亮自己的选择。
实际上,阿亮在成长中消耗父母的精力和金钱绝对是远甚于其孪生兄弟的阿明,阿亮的抱怨和忌恨也同样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阿明灯下苦读之时,阿亮选择的是风花雪月,这才是日后人生bus站点定位不同的根本原因。
By 逍遥狂客 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