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6 ☛ 妙红
一直想为青年艺术家做个展览,一直不想做得太花里胡哨、不知所云。很多艺术展,本来是应该告诉观众,艺术是什么。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围观者散去后,剩下一群所谓的圈内人在那里云山雾罩。这大概不是公众想要看到的艺术。
直到这一次我们在雾霾预警中跨年,我才猛然想到,艺术具有对公众的告知责任,既然我们叫做“能见度”,那就是一定能够看得见,也可以看出共鸣。所有才萌发了这个叫做《能见度——艺术家的目光》的环境主题自选展,以期与观者碰撞出共鸣。
与来自成都、重庆两地的五位艺术家交流时,关于他们的画风画派并不是我最关注的,这些艺术家都是在川渝两地为大家所熟知的青年艺术家,自然有许许多多的专家解读过他们的作品。我只是想从他们的作品中,读出一些安静的气氛,还是因为在这次跨年的雾霾中,我在成都的家里,翻看地图,想寻找一个可以驻足下来呼吸新鲜空气的地方,可是在整个四川盆地我基本上都失败了。我们已经不能安安静静坐在家里,有太多想逃出去的冲动。
侯俊杰就是传说中那个安静的男子,因为他的作品实在是太安静了,静得掉下一根针就听得见响声。我想这是我所想要的,这次展览他提供的一组《残竹》系列,相对要“凄厉”一些,所谓凄厉是没有选择他另外一组欣欣向荣的《竹笋》系列,我们看到的是一堆尚有翠绿却已经残缺的竹子。竹子本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大约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我从成都出发去重庆,从高速驶过的时候,却看见成片成片的竹林枯萎死去,那一年川东川北大旱。
姜威的《午夜动物园》系列每一次展览都会与参观者做出一些碰撞,人们或许都在想,这些动物似乎在思考什么?姜威自己说,他试图将人类的一些状态,用动物的形态表现出来。站在我们的角度,有时候与动物是一致的,正如日益恶化的环境。
王圣的作品在呈现时,他很希望观者将之拍成照片,然后用反相去观赏。王圣是因为从色彩的反相中,发现了平日里难以发现的光影。但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许多美妙,已成幻影,需要我们从色彩的反相中,才能达到我们幻境。
王阔阔也是一位喜欢观察动物,描绘动物的艺术家,与姜威不一样,王阔阔的动物有更多栩栩如生的写实感。每一个艺术家都有着不同的目光,王阔阔显然没有太多的悲情心态,所以我也情愿我们的世界里,有更多王阔阔的猴子和大象。
阿嘉娜是这次展览唯一一名女性艺术家,可能正是因为女性独特的目光,阿嘉娜笔下的动物世界,则更像童话,也有人说是神话。在她的作品里,人与动物交织着,也似乎交错在一种莫名的情感纠葛中,斑斓的色彩中,甚至会给人以痛感。这不正是我对时下的环境的痛彻之感?
《能见度——艺术家的目光》只是一个小型的艺术家自选展,我只要求艺术家提供他们认为可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人与环境的作品,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艺术家的目光中,感知环境。
策展人
妙红
2016年元月于成都
·目光所到之处,皆是思想源泉·
原创文章,转载必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