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车主,还是车商

标签:
汽车车商车主车评4s店中国 |
分类: 开车走路『车事』 |
写给车主,还是车商
——《体坛周报•车运动》专栏开栏语
写车评算是重操旧业了,但有一个问题总是在纠结。五年前在一家晚报开设汽车评论专栏时,也纠结于这个问题——这个车评究竟是写给车主,还是写给车商看的?抑或,是为车主,还是为车商而写?车商的概念在这里包括了汽车的制造商和销售商们,还包括了维修商、保险商以及形形色色的相关利益团伙。
请不要介意我在这里使用了“团伙”这个词语,但这就已经看出了我的立场,五年前在那家晚报汽车周刊开设专栏时,是因为他们的主编告诉我,这是一份办给车主看的副刊,所以我才做出一副为车主和准备成为车主的人们,专打抱不平的架势。
一年下来,写得不是心力交瘁,也是遍体鳞伤了。终于有一天,周刊走马换将,而即将刊发的一篇评论,被新主编认为有潜在伤害广告客户的可能,他希望我动笔改一下,比如在“车主调查显示”这样一句话的前面,加上“未经”两个字,简简单单,不伤大雅。可我一根筋,以为这两颗味精是加不得的,于是大家一拍两散。
再接下来,我又得到一份周刊的邀请开专栏,这一次他们学聪明了,只是在我的署名后面加上一个括号,叫做“本文作者系独立撰稿人,文章内容不代表本刊观点”。这倒也靠谱,文责自负嘛,可麻烦并没有自此消失,站在车主的立场上,文章开头所说的所有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伙,我几乎都与他们为敌了。
但我并不是主动要与他们为敌的,比如我曾经说过:“可以吊胃口,但不可以调戏。”我的意思是,所有新车上市之前那个漫长的提车等待期,说白了其实都是在吊消费者的胃口,所有人都知道,买到一款等待了3个月半年的新款车,最多也只能洋盘半年3个月,因为隔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大街小巷和你“撞车”的人有很多。
吊胃口是可以的,这与谈恋爱差不多,心仪的女孩儿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嫁给你,你一定觉得滋味不够丰满。可是,你把新车开回家,却发现门窗的密封条有点脱落,空调也在滴水,甚至连点烟器都点不燃,诸如此类,说不定都是些小问题,可你一定会觉得被调戏了。而车商是不会解决这些问题的,至少不会带着好脸色给你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时候,我站出来为车主说话,当然就与全行业为敌了。
我们是给生活在汽车时代的人们写点文字的,汽车时代的主角肯定是车主。全世界的整车商、配套商都疯了似的扑向中国,4S店早就开到了希望的田野,而且开始5S了。他们都是奔着中国车主们来的,但他们绝对不是白求恩,他们与房地产开发商、奶粉生产商们一样,是为利益而来的,我无非是想告诉他们,吊一吊胃口就可以了。
这大抵应该成为我在《体坛周报•车运动》专栏的主旨,因为坦率地说,我不懂发动机,搞不清楚烤漆的种类,车子坏在路上,只有一个电话打给4S店,而且也长年被保险推销员忽悠,我们为车主说话,也是为自己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