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成都,下重庆》续
(2009-11-17 10:56:33)
标签:
上成都下重庆成都谢菲联重庆足球体育 |
分类: 比如体娱『球事』 |
《上成都,下重庆》续
续写散记,这还是头一遭,但不得不为其续之。我曾写过一篇题为《上成都、下重庆》的散记,一稿两投于《体坛周报》和《东方体育日报》,那是在重庆力帆从中超降级的当晚,2006年国庆之夜。“这一年初,四川足球死了,这一年底,重庆足球死了,上成都,下重庆,曾经袍哥啸聚的地方,扯呼,撤漂,狼藉一片。”——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
因为四川盆地地势西高东低的缘故,沿着川内的四条大江自西向东往重庆属顺流而行,故有上成都,下重庆之说,这与川人将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们称之为下江人是一个道理,没有贬义。从上游成都到下游重庆,他们的足球,死去了,又死去活来,又活来死去的时候,我怀疑这个由红色土壤覆盖着的盆地,一定不是足球的沃土。
全兴时代到四川全兴与前卫寰岛双雄并起的时代,足球人创造了一个词语叫做“西部高地”,这个高地在上世纪90年代最后两年到本世纪最初一年,海拔在不断地增高,包括我在内的西部足球人都以为雄视天下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可是在全兴、寰岛盘踞甲A前四且力帆以隆鑫之名夺得足协杯冠军之后,这个高地在一夜之间就崩塌了,2009年的两支中超球队和一支中甲球队的大模样,其实只是一个土丘,与过去的数年没有任何区别。
2009年10月,川渝两支球队先后从中甲与中超降级,前者死于囊中羞涩,后者不差钱却差了几分气质,了无山城汉子的粗犷。这两件事都是令我相当疑惑的,胡润在他的百富榜中罗列了30多个亿万富翁,还言之凿凿地宣称,每一万个四川人当中就有3个千万富翁,而刨去重庆市的四川省总人口有八千余万。可是,四川人敢于砸出让我瞠目结舌的银子去收购悍马,却没有人肯开出一张数额不大的支票,去养活那支号称延续川足血脉的四川足球队。
重庆的故事很怪异,因为重庆人瞧不起成都人的根本原因,是重庆崽儿自认血性粗犷,这是川江船工遗传下来的基因,不似荣乐锦城的成都男人说话拖声奶气,只会兰花指,不会踢足球。重庆人是有依据的,60年来四川足球的代表人物其实都来自重庆,余东风、米东红、马明宇、姚夏,无一不是从下游重庆逆流而上的。就算是川中大侠魏群,其实也不过是生在盐都自贡的北京人。
但重庆足球一打就趴下,再打还是趴下,过去八年,他们垫底三次,降级三次,这个数据,可以申请吉尼斯了。
“上成都,下重庆,曾经袍哥啸聚的地方,扯呼,撤漂,狼藉一片。”我可以再用这句话,为蜀地足球做一个总结了。
可是一定会有人用成都谢菲联来堵住我这张乌鸦嘴,这支球队在刚刚结束的中超联赛中获得第七名,也是这支球队的历史最好成绩,有人已经在梦想2010年的亚冠联赛了。
这是一个梦想,假如你看到了谢菲联最后两个主场愤怒的球迷,你就知道这是一个梦想。球迷们一直在怀疑,成都谢菲联与重庆力帆和深圳红钻的两场比赛是被做了手脚的。我更倾向于后一场比赛不明不白,而成渝德比失利后成都球迷的愤怒,应源于这两个亲密敌人之间固有的情结,其实与假球没有太多的干系。
球迷们在谢菲联官方论坛上自发投票,明年是否还去成都体育中心?这是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也许球迷们将谢菲联送出去的签名足球扔回场内时,也许在球迷们聚集在成体外面与警察剧烈冲突时,成都谢菲联俱乐部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失去职业联赛最重要的基础,而原本这个基础在川渝足球从本世纪初第一次垮塌时就已经疏松了。
釜底抽薪时的打击还远远没有结束,我当然不敢说谢菲联那位被警察带到沈阳问话的副总经理,最后会给谢菲联带来什么灾难。但我知道,如同大连实德入主四川足球一样,以英格兰血统自诩的谢菲联,并没有能够完全笼络到民心,而一旦他们涉足假球或赌球,川渝足球在中超的最后一丝血脉,可以就此中断香火。
上成都,下重庆,四条大江奔流不息,只有足球,像一个溺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