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廉价的反思
前两天,胆大包天地拒绝了本报编辑为“新川足”冲甲写一篇评论的要求。我得向编辑兄弟表示歉意,另外我还透露一个秘密,我同时拒绝了一家很牛×的体坛专业周报的要求。原因很简单,要我煽情吗?我觉得可能叫做滥情。要我反思吗?我觉得反思这个词语用在中国足球的很多地方,都贬值了,甚至用脚趾丫我们都能够思考出中国足球的N个侧面。
四川足球是中国足球其中的一个侧面。昨天晚上四川球迷协会的两位主席潘前荣和张利梅给我打来电话,他们说,新川足冲甲成功,没有见到我的一个字。然后,两主席又表扬了我一番,成都五牛冲超成功之后,他们从网上下载了我的文字,并拷贝给了核心会员。我知道这个待遇是很高的,但是我知道他们接下来说的是,我怎么能对成足和川足厚此薄彼呢?
我与两位老朋友在电话里做了一次反思,尽管我觉得这个反思是廉价的,我说的是反思的结果是廉价的,只有电话费是昂贵的。今年是四川足球里程碑的一年吗?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成都五牛穿着谢菲联的马甲进入中超,四川足球据说又找到了奶头,因此云南行大运,重返“中甲”。
但我觉得这个里程碑和那年阎世铎那一嗓子
“中国足球从此站起来了”一样,很可能是虚火,四川话叫做“提虚劲”。首先我不明白成足为什么要冲超,两年前实德系撤退的时候,为什么不顺手拿下那个中超的壳子,不过才区区600万呀,反而要花出去数千万元,等待一年半后来一次激情冲超。如果这是一个导演的情节,而且目的是为了赚取观众的眼泪,完全就是大手笔。
可惜实质上不是这样的,是慈禧老太“宁与外人,不与家奴”之类的做派,还是其他什么,我们姑且不做深究,但我们分明知道这一次的冲超大典,有一点与节约型社会相悖。自然,新川足的冲甲,我们就更难理解,为什么当年要选择放弃中超从头来过呢?难道又是导演的一部悲情剧,我想,同样不是。
这两天成都的媒体又火了一次,“黄袍归来”、“四川足球又杀回来了”,诸如此类的标题比比皆是。昨天晚上,与《成都晚报》体育部主任王若男老师共进晚餐时,我笑称,“怎么把我在成足冲超做的标题捡来用呀?”王老师批评我:“你不知道中国字就那么几个吗?”我知道王老师的意思是,中国足球不就那么一点事儿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