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尼改变了一切

(2004-06-18 16:53:55)
分类: 2004年欧锦赛
鲁尼改变了一切

文/妙红

鲁尼改变了一切,斯托伊奇科夫曾经在不满二十岁的时候打进了欧洲杯最青春的一个进球,鲁尼让这个纪录年轻了一岁。英格兰人一向习惯在上半时冲锋陷阵,下半时却躲进小楼成一统,鲁尼和
杰拉德一起粉碎了这个咒语般的历史。

埃里克森在不幸输给法国人之后,他一度被淹没在唾沫汪洋里面。埃里克森在最后阶段一口气换下欧文、鲁尼和
斯科尔斯的举动,被宣判为英格兰人惨遭逆转的罪证,这一罪证,甚至比他的球队队长射失点球的罪衍,更为严重。但我一直坚信,英国人在历经了2002年的韩日受难日后,他们复兴的彼岸就在葡萄牙,如果非要说他们战败于法国是一种错误,无非是他们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敌人交手,而且,连上帝都很不公正。

英法大战,在我们赞美法国人“生的伟大”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依然在由衷地感慨英格兰人的“死的光荣”。在这个意义上,瑞士人走上英国砧板的时候,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便是鱼腩,B组的这个比赛日,理当没有悬念。

英格兰的瑞典统帅在战败之后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敞开军营,让随军家属们陪伴受伤的征夫,第二件事则是给他的受伤的士兵们播放那部叫做《王者归来》的大片。第三件事,则是任凭舆论风吹雨打,除了特里的伤愈归队,埃里克森岿然不动。甚至,连他在最后阶段的换人,都和“失败”的英法大战同出一辙。

正是基于他这种沉稳得近乎固执的做派,才坚强了我们对于B日没有悬念的信念,甚至连屠戮都没有悬念。两个巨星今天早晨成就了一颗璀璨新星,鲁尼是站在
贝克汉姆和欧文的肩膀上,为英格兰打开胜利之门的。接下来的一切,都如同那个俗不可耐的成语——摧枯拉朽。

并不是每一个闯进豪门盛宴的平民,最后都可以成为一个“革命者”,当评论家们认为瑞士人甚至一度占据了英瑞战争的主动时,其实,那不过是埃里克森的战略撤退,目的显然是为了结局的更加丰硕。当瑞士人不知深浅地狂突出来,不过鲁尼第二次打击和杰拉德锦上添花所必须的铺垫。

或许,干掉瑞士并不是埃里克森值得炫耀的一切,毕竟这不过是一只自动跳进狼窝的羔羊。但必须记住,在英格兰历经上世界90年代的长期萎靡之后,在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上已经跌入了最后的深渊,从纯概率的角度出发,英格兰人也应当在葡萄牙重新走上崛起之路——足球历史学家们都在盘算,英格兰人曾经面对任何球队,下半时无所斩获几乎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宿命,但是今晨,鲁尼改变了一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