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个胳膊肘的弯就到恩梅开江
(2017-09-07 15:23:51)
标签:
伊洛瓦底江孟加拉湾的出海口了勘界曾纪泽 |
分类: 人五人六 |
人老了,按理说应该是越活越明白,不较真,这样可以长寿啊。最近,去了一趟滇省,去了几个地方,所见所闻有一些感想,不说有一点憋的慌,那就说吧。
祖宗的地盘
这次回滇,先是从保山走史迪威公路,过惠通桥、松山、龙陵、芒市,一路沿怒江边弹石路行进,颠簸之中,饱尝了满山桉树林中富氧离子的芳香。上G320到瑞丽和畹町,畹町老桥上工字钢桥仍然跨在缅甸河界河上,大石碾子依然立在界河边上,这是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的交汇点。历史的苍凉使得我们不得不伫立在那里,环顾着什么,嗅着弥漫空气里的气味。
回看高黎贡山峡谷,云雾缭绕,村寨星星点点,连接的道路,胳膊肘的弯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这怒江源于唐古拉山,穿越高黎贡山和横断山之间的峡谷后,经过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这怒江上游,有个著名的古镇,维西叶枝镇。它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在“三江并流”区之腹地。《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记载,维西叶枝王家是丽江府木府的木瓜,也号称北路土司,所辖区域为八部百姓,当下多在缅北地区多在克钦地区,如坎底、江心坡、孙布拉班、葡萄、胡康谷地和印度野人山区(那加山区)。卧槽,过去不曾关注的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都尽收眼底了。过去只知道丽江,木府在那里,白沙额窝在那里。也只是听说木土司的地界很大,有多大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家大、业大、事情多吧。看来北路土司的地界也很广阔,我未曾想过、知道过,更不要说走过了。过去,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走一遍茶马古道,现在要捋一下,把一把脉搏,还是先走一遍木土司曾经治理过的疆域,没准就把这茶马古道都走完了。过去,只知道木府的地盘以丽江为中心区域,分布在西昌、小凉山、攀枝花市等等,基本上都在2000米以上的地方;走一遍要担心的是高海拔中运动不方便的问题,前些日子,听说孙老师,一位半百的汉族女士居然在4000米的地方如履平地,奇特啊。
哈哈,未曾想祖上还统治过当下的缅甸和印度啊,现在要是走一遍木府的辖区,需要护照了。但无论如何也还是要走一趟的,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道听途说看口岸
一路走来,还是经过了几个口岸,如畹町、瑞丽、沧源和孟连口岸,传统上滇与缅的交易主要是石头和木头行业,这比前些年萧条了许多,买卖人也少了许多。在瑞丽,有几位好友们一起吹牛,做出口的是计算机和家电;进口的一般是绿豆和橡胶;大家伙都说生意难做。说起来,橡胶也从前些年每一担400—500元,到今年的50元了,连胶工钱都不够,养树了。香蕉价格也很低,受泰国和缅甸产品冲击的厉害。矿,对岸的东西可真多,一般是贵重金属矿、宝石矿、森林和煤炭等都比这边丰富且品位高;据说铅锌矿品位高,曲靖矿山也来这里拉上数千吨。孟连的界河,金沙河里的河沙都富含黄金,你不采他采,哈哈,老天爷眷顾啊。
抬眼一看,沧源也好,孟连也罢,这些个地方,都是滇省的贫困地区。从山上的道路上,飞驰的摩托车总也载些三三两两无所事事的少年,你们无法预测下一步他们将做什么,或许吧。
滇与老缅的事儿
滇,中原称其为化外之地,极边之地。这片地方也有各类的称呼,如哀劳国、南诏国、大理国、花马国和勐卯国(乘象国)等;大元也称:云南行省和缅甸行省;同时,大理国也被生毒封为阿育王第九子,孟连土司也被缅王册封。老缅,老早与南诏国交流甚多,在伊洛瓦底江建立有蒲甘王国,与印度走的很近。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英属印度占领了缅甸,设立了印度总督,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这来自七七八八的文化冲击形成了现在这付模样,这是一片多种文化层沉积和多种族裔繁衍生息的地方。
划界。滇与老缅有过几次勘界活动与中国三个朝代签过三次各类协议。1894年与英缅签署了《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款》;1941年签订了《中英会勘滇缅南段界务换文》和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客观上看,大家伙基本上接受了麦克马洪线的划界路线。
曾纪泽,是一位不应忘记的人物。1886年他与英人作过如下承诺:1、大盈江以北让一地给中国,以使中国能够直通伊洛瓦底江,中国可于此设立商埠,征收关税;2、大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两国共享;3、英国愿将潞江(即怒江、又称萨尔温江)以东之地、北起云南南界,东至澜沧江下游,南至暹罗北界,尽数划归中国。哈哈,这个东西要保住的话,咱们可以有孟加拉湾的出海口了,更别说物产了。他是一位真正的牛人啊。这地方咱朝廷不要,咱们滇人要,如何啊。
划界,这的确是一次古老帝国朝贡体制文明与现代掠地文明的碰撞过程。皇帝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对边疆进行治理,体现出高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六十年代,吴努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可边界条款墨迹未干,屠杀和捣毁华族之反华行动开始了,罪该万死。缅甸当局就是这样采取蚕食掠夺的政策来统治边地。回顾历史看,这边城八关,上四关:神护关、铜壁关、万仞关和巨石关尚在;下八关: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和天马关已经丢失。
我不再论述什么了,历史就是这样子书写的,认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