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丽江古城一游,拖着疲倦的躯体,急切的来到网城,想什么?做什么?难道是一种惯性,电脑综合症,还是想宣泄掉什么?
想起昨日的情景,颇有一些体会和心得。写吧,就写游大理三塔的感触。
下午,拎一台sony
828相机游三塔,端详对面的哀劳山,看着渐渐被一朵云吞噬掉的太阳,和那长在山顶上白色的雪,我努力端起相机,去寻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一个角度来表现塔、雪山、云朵和阳光。阳光与云在搏斗,一会儿是一束阳光,一会儿是一米阳光。我奔跑着,想找出一个和谐的角度,照一张从浓浓云朵穿出光,投射到塔顶,再照到大地的情景。天助神佑,我看到了,但是无法呈现出来。久久的徘徊,只好作罢。
出门,见一大嫂叫卖白萝卜,讨价后花一元钱购得大白萝卜一支,大嫂把萝卜劈了一个十字,呈现一个四平八稳狼的状态,于是乎鄙人只好吞虎咽般的啃下一块,俎嚼后,极感爽口。仔细端详,哈哈,白色的顶部,绿色的跟部,参差不起,错落有致,与对面的山底下的绿、顶部的白极其的相似。白萝卜!
奇特的白萝卜,就象大理一般。
雪山,极为憨直的形态.一路上,从大理到丽江,爬上了玉龙雪山.头疼,心慌......高山后遗症.
古城,云南有很多这样和那样的古城,古城.意义在那里?他们又是什么?没有人可以讲的清楚,没有人讲的合乎道理.
从抚仙湖的发掘,到查哈尔章行省.这使我们不得不睁开第三只眼看云南了.因为那里有丰富的资源,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们未曾开发和认识.它的文化特征是独特的,独立的,不同与一般的.难道我们没有看到吗?难道还是要一叶障目吗?视而不见他们,悲哀啊.
历史,是富人们的历史,也是吃饱的人们书写的历史,角度当然要偏向自己啦.
可是,事实确实是严酷的.从远古到今天,考古的结果,把历史就象结一样把事件串联在一起,使我们无法不去想,也不得不去看.云南太古老了,象一个沧桑的老人,沉重的,默默的承载着历史.
历史也象脆萝卜,轻脆可口,白与绿界限分明.但是,我们无法忍受的是,地陪们把历史莫名其妙的曲解,不知所云的喧嚣.太恐怖了!要正视历史,还历史以本来.
云南,有一些神奇.无论是它的人,还是山.横也看,竖也看都有一些不解的东西.我们要努力地认识他们,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认识他们。但是,我们应该真实地再现历史,还历史以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