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爱好 |
日前,“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国际新媒体艺术展”在美术馆举办。花了半天的工夫去看,头盖骨上也留下了一次深刻的撞击。
这是我在“石棺”中穿梭时留下的记忆,巨大的集装箱里布置着若干个CRT,它们用脑血栓般低沉的声音不停的表述着对人生的认识,从一条肠子通道进入到一个较大的空间低头、抬头、低头再抬头。也许是对一个母体的认识吧?产出来;头撞击的那一霎,我感到了一阵的晕旋,刚才巨大的低象素头像,奇怪的重现在我的脑海中;哈哈,莫名的快意,就他妈的是头痛而已。难道说是一次肉身和灵魂的交谈?
大厅正中,立着一个有机玻璃墙,一个一个一组一组压电装置叠压在玻璃体内,中间一个先生在使用计算机表述着什么,不断的有人从他的身边穿过。
“地书”,不断的翻扯着布景, 7、8根遥遥晃晃的金属架体上稀稀拉拉穿着几根铁丝,铁丝上又绑着几个用铁丝窝成的道具。一会儿,投影幕布下来,小道具摇头晃脑的被拉扯到一个位置,组合成一个场景,接着投影变幻着,声音大作,震耳欲聋,搞的天昏地暗,坐上了过山车一般。哈哈,计算机控制的色彩、声音和运动物体不断的变化,表达着一个又一个的场景,整个一个机械运动的组合。但,另人激动的却是一个又一个变幻的RGB幻景。回头看去还只是一对长者相依着看,只是看。
号称馆藏是克罗地亚的玛格达里纳·派德琳女士的《名字成了字母组合游戏》模拟全息的装置,互动很强,你可以用手来操作一下,哦,就是没有中国姓名。
互动,这是本次展览的主题。但是,有一些作者很特别,自己不能亲自操控作品,无法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使得效果极其的差。美术馆的服务生只有一句话,作品不能碰。
对了,本次整个就是一次当前技术(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人类文明的对话;通过“身离其境”、“情感数码”、“现实重组”、“无所不在”,证明和展现人类通过对于媒体、通讯技术和生命文化领域的更高的认识、更高的表现、更高的追求来表达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认知,我们狂欢信息时代艺术幻景的到来。
作品通过玻璃等塑料制品、钢铁、IC、DNA等基础元素,通过全息、GPS、机械装置等来表达一种世俗对人造世界的认识;通过理解人与机器之间的相互关系;感觉情感与数码之间相互联系;来表现一个永恒的主题,控制与屈服、开发与反操纵构成了人类生存现实境况的重要驱动力量。也祈望通过再造这个概念,来挑战我们有关现实和人类的概念及习俗。这就是文化,这就是哲学,这也是人类自身完善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