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评课稿

(2012-04-25 22:06:25)
标签:

杂谈

分类: A3-B5/B6/B7-C6/C7/C8(3)

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评课稿

———麻文杰

课改后,估算受到普遍的重视。今天林老师的这堂估算课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及时雨,也给我们提供了共同学习、共同研讨的平台。下面是我刚才听了林老师执教的《乘法估算》后的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中明确估算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课一开始林老师就创设了一个很自然的情境:海城一小简介(先出示照片,再出示文字)

    先出示:龙湾区海城第一小学创办于1952年,学校曾获“全国雏鹰红旗大队、温州市德育示范学校、龙湾区绿色学校”等称号。

再出示:现有班级31个,平均每班38人,共有学生?人。

林老师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补充改编教材。同时这样由于数据的不确定,学生就不能调出现先计算准确值再进行估,而是很自然的想到估算。这样的情景创设有效地打破了学生精确计算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逐步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层层递进中了解估算方法

由于估算的结果是近似值,就要允许有误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打破(一题一答案)的常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但估算教学不能仅局限与教估算,还要引导学生将估算值与精确值相比较,进一步思考“估计值是估多了还是估少了”,明确准确值的值域范围,建立更为清晰的数感。

三、矛盾撞击中形成生活化的估算方法

1)学校表彰学习进步的14位同学,奖品是43元一本的书,大约要带多少钱?(  

         10×40    14×50    14×40

2)同学们去春游,旅游公司有16辆限坐35人的客车,大约能乘坐多少位同学?  

       16×40    20×40    16×30

根据所学的知识,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根据算式14×43  16×35下面的3种估算方法都应该正确的,但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种呢。学生运用刚刚学会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时,出现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估大还是估小有时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的。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2012.4.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