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了白静的《走着瞧》

(2009-05-26 15:00:33)
标签:

走着瞧

白静

文章

给你一生我的手

娱乐

     白静的电影《走着瞧》公映了,由衷地欣慰,道贺。

    那天我在作曲那里说事,接到白静打来的电话,邀请朋友们去趟电影院,与她一起《走着瞧》。

看了白静的《走着瞧》    记得她这个戏是07年秋天,从我的剧组《给你一生我的手》杀青后接拍的,走时我还调侃说你可以逃脱我们下边拍的更苦的草地戏《向导》了,结果她是奔去陕西秦岭外景地。那地方我十年前去拍过片,景色美、民风淳,但也更加艰苦。不过话说回来,戏好就觉得值。这就是我们这行难以超越的悖论。后来听说《走着瞧》拍得相当辛苦,但也有趣,因为主角黑六黑七是一对驴。这人和动物的戏能好拍得了吗?我是憷头这个,所以我的戏里连条狗都不要。(我不喜欢养什么宠物,尤其是哈巴狗,那就是满足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奴役心理,却煞有介事地美言成所谓有爱心。虚头巴脑。要养,就养一条狼狗,那看上去多相得益彰,就像军人跨战马一样,是战友的感觉。养宠物狗,如同电影《举起手来》里潘长江饰演的小鬼子骑猪一样,黑色幽默。拧巴。扯远了,回来说戏)当然真正辛苦的一面是还大山里的艰苦环境。所以,开映前说起这些来,白静还说:我拍的戏怎么没有一个是轻松的,净赶上苦的累的。言语间其实透着快慰,因为她的戏都能赶上好的角色。说明找她拍戏的导演慧眼独识,找她拍戏的导演是冲着她的演技去的,找她拍戏的导演知道角色的份量和难度,而白静是一个可以让导演放心的演员。给了她角色,她不会给糟践了。

看了白静的《走着瞧》    看上去,白静在我接触的青年女演员中似乎不是最用功的一个,她却是在现场最安静的一个。

    一直忙于拍摄赶进度,一直没有与她多谈,也就不能妄加猜度她是否默戏,似乎也不合适送一个无关宏旨的富有灵气的词语了事。不过,凭导演的直觉可以感知到,白静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演员,既有灵气也善于用功。

    白静的功夫下在了背后,不去做样子给人看。这一点加上她现场的安静(摈弃了时下许多女孩子发发短信,打打电话,嘻嘻哈哈,笑笑闹闹,聊聊吃穿,比比时髦等等的心浮气躁),把心守着戏,把情煨着角儿,把气氤氲着剧情,这功夫自然用得松弛、熨帖、自如、踏实、成竹在胸且不显山水,颇有几分大家气象,走到镜头前,气定神闲、泰然处之,把戏处理得有理有据、有节有势,分寸感拿捏得准确,只让你觉得这角色似乎是给她量身定做的。这是好演员的本事,能把衣服穿合体了,而不是把合体的衣服穿走了样。

    记得我由衷地给了她两次还是三次的掌声,给予欣慰乃至感谢式的赞赏。熟悉我的同事们都知道,我是很少给演员叫好的,掌声更是吝啬得很。有一个艺术感觉不错也十分用功的演员后来熟了,对我调侃式地抱怨说,从来也不见你说我句好,弄得我在你戏里都没自信了。我说:我喊过了,就是合格了,就是好。有时候还觉得你处理得很不错。任何一场戏,差一点,我都不会轻易喊过,因为在我眼里从来没有过场戏这个概念。这是我恪守的一种创作态度。

看了白静的《走着瞧》    几场戏磨合下来,慢慢觉得给白静说戏是一件愉快的事儿,是导演与演员在某个契合点上撞击出火花的那种愉快。这愉快来源于彼此对戏的认知点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一句话,乃至一个字词,即可心领神会。她再给出来的恰恰就是我想要的那个点。从监视器里能把你看得忘却了片场的一切工作环境的嘈杂繁乱,心里渐渐附着上一切该有的声效、音乐,感觉完全就是在看电影了,特别有一种即刻剪辑成片,配上声效、音乐,欣赏完整影片的急迫心理。这是演员的魅力。白静给出的画面是有张力的,有色彩的,有命运震撼的,有着片断透视全貌的吸引力。戏眼上的点把握住了,整个戏就水到渠成奔流成河了,起伏跌宕,有板有眼,从容不迫,张弛有节地奔腾出生命的气势和两岸的风景。看戏、也看演员;演员也成就了戏。导演便有心情吸烟品茶欣赏自己的作品。

    我想李大为导演也是如此闲适快慰地品味着他的《走着瞧》。

看了白静的《走着瞧》    《走着瞧》是部上乘之作。述评的本子有功力,李大为的导演用了心思,演员多有可圈点的彩儿。只是那天看着寥寥无几的自然观众,欣慰又悲凉。欣慰的是进来的观众没有退场的,津津有味地看到底;悲凉的是,没有下大力气的宣传炒作,真的是好酒奈何巷子深!中国文艺电影非炒作难有活路,实在是当代影人的大不幸。欲哭无泪矣!细想来,这已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的小圈子问题,而是整体国民审美价值取向的思考了。一味的文化快餐化、浅薄化、庸俗化、浮躁化,意味着人文心态的彻底堕落,总有一天听到的是底限的轰然坍塌崩溃,那一声惨响带来的反思将不是轻描淡写的。

    还是《走着瞧》吧,就看见了白静同志—— 一个标准的的西部山妞儿,还有一口地道得陕西方言,给她的角色增色不少。她的戏份不多,这有点儿遗憾,但是亮相即有彩儿,一颦一笑,一招一式,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恰如其分,一分一秒的戏都没跑,做得足而不涨,盈而不亏,硬实而不拖沓,饱满而不臃肿,出场即把一个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规定情境和角色关系简洁明快地交代清楚,血肉丰满地立住看了白静的《走着瞧》了,为后边的戏铺平垫稳。随后一场是一场,从容递进着,极有层次感。值得一提的是白静把看似不起眼的小道具都给用活了。譬如开场的劈柴,那一捡,那一丢,极有生活的质感和内心波动的张力。捡起了爱的甜美,丢出了甜美中的慌乱,慌乱得浪漫而美好。因之,那回眸一笑,才笑得不俗而又大方,笑得煽情而又矜持,笑得节制而又率真。一笑,成就了一个人物。无需台词,无需音乐,无需…… 无声胜有声。中间值得圈点的话语太多太多…… 那时只顾得沉浸在戏里,便乱了理性的赏析,只赏不析也不评了。白静见谅啊!咱是导演,不是影评家。

    哦,结尾,富有创意的结尾,好!这个结尾展示了白静的音乐剧功底。融入到剧中,那点儿俄罗斯的风情还是颇像那么回事的,穿插在剧情中,妙趣横生。

    白静出来,指日可待,《走着瞧》。她是一个可以从十八岁演到八十岁的好演员,除非老天不给她机会,当然老天总是眷顾一切肯于付出汗水的人。

看了白静的《走着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