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双汇的“瘦身”和锦湖的一路”轱辘“来去,315之风终于刮到了自个的头上。
针对中国电子商会通过其主办的“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强制服务、强制收费等违法行为,民政部目前已对该会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向该会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该会限期整改、并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北京市也依法关闭了该网站。
作为名头好大的“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是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受理消费者投诉的维权网站,其被公知的违法主要内容是:在网站运营过程中,中国电子商会以受政府部门委托之名,利用“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收集的消费者投诉信息向企业发出《约谈通知书》,并以“联合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对企业查处、曝光”等相威胁,约谈被投诉企业。同时,该会利用投诉信息在网上曝光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向企业施加压力,迫使企业与网站签订会员协议或不同级别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提供“归档”、“直通车”等“服务”,使投诉信息曝光时间长短不同,以此向企业收取数额不等的“会员”费用。
通俗的一句话说就是:你企业被投诉了不要紧,乖乖拿钱来,就能给你平事。借着官家的身份,这套路着实是个好买卖。
其实,这个一隅的“猫腻”应该也是一个很常态“规则”体现。亦如,任何企业的运营过程都存在必然的成本,唯不同的就是,因被投诉所致使的“额外成本”是以什么名义进了什么人的口袋。315的名头,受政府部门的委托,这般来历基本可以“收拾”、“归拢”一批先天不足、花钱消灾思维之下的企业。这同时也是该网站中央电视台连续七次曝光才得以被关闭的“难度”所在。
由此,不免想到,几乎无处不在的整体网络环境,是否可以察之一隅,可晓全部呢?
无论点击,无论流量,无论“水军”,无论官兵,其目的性莫不是利益性。这事不可否认的根本。搜索排名上位、靠前要花钱竞价;扬名、传播要给水军、刷客酬劳、代价;更甭说说好话、删恶语了。
俗话总是说,谁都不愿是无利起早的,谁也不是甘为赔本赚吆喝的。“规则”你不懂,可以广而告之,“习惯”你不接受,可以群起攻之;“套路”你不遵循,没你好果子;结果自然总是“双赢”,你好我好,大叫都好才是真好。
既然已经触犯众怒了,杀鸡骇猴也是无话可说的,但问题也总是:地表之下,花生和土豆总不会是一把就全带出来的。既然承认市场经济也是双刃剑,有些毁沉也没啥,只要面对希望,就有前途。毕竟,哪块云彩有雨并且一定会把你淋个落汤鸡,都还是好几码子事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