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关价格弹性的“猫腻”逻辑-----火花集萃【70】

(2011-03-10 08:58:16)
标签:

价格弹性

猫腻逻辑

集中度

吸金

捣腾

黏稠

墨舟

杂谈

分类: 火花集萃

     如果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是潜规则最好的俗解,那么价格起落的弹性空间也绝非是简单的“盗梦”使人糊涂。

     譬如,贵州省的主要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茅台酒发言人的角色既是如此。“茅台酒涨价主要是缘于成本上升、供需矛盾突出和流通环节加价等因素”、“茅台涨价和公款消费没有必然联系。”、“ 茅台酒涨价是企业的行为。”

     既然界定了是企业行为,那又何必非得需要官方式的厘清??

     既然“因为原材料上涨了28%,总的价格上调了20%左右。”是可以冠冕的话,那么这一比例所各自依据的不同基数又作何解??100元涨了28%和500元涨了20%相比,傻子都会算这个账本。

     既然“5年以前的产量就是今天的销量。”,那么2011年计划投放市场的茅台只有1.1万吨。按照上调后的619元批发价就是136.18亿元。这和2010年度茅台集团突破150亿元的销售收入差别不大。但真的问题是,按据说每年4000亿元的公款消费来说,酒水怎么也得占了一成,也就是400亿,作为国酒的茅台如果在其中占不到20%的份额,那也岂不太没颜面??如此,也就80亿,几乎会占茅台整个销售收入的一半左右,而这又怎能说“茅台涨价和公款消费没有必然联系”??

     喝到肚子里的茅台如此?遮风挡雨的房子能例外吗?

     固然,房子不会达到高比例的公款消费集中度,但其大众普遍面上的吸金进而达到在一小撮阶层的汇集,也只是需要房价的几个起落就会捣腾得差不多。于此,真宁可相信土匪逻辑里细水长流的“道义”,也不必接受开发商“道德血液”的所谓“黏稠”的虚幻。

     既然,看不见的手始终无法避免“猫腻”的逻辑存在,那最好的办法还是争取做个袋鼠,自个把握胸前口袋的松紧和孩子的给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