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出这个感慨?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纯粹”的医生,我定义为:给予患者恰当的检查与治疗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医生。有人可能不理解,尤其是在现在社会舆论对于医生不利,很多医生的工作不被患者理解的背景下,你还说没法做个纯粹的医生岂不找骂?我可以回答:我们很多医生能做到不收红包不拿回扣,耐得住清贫宁愿少拿奖金也拒绝过度的检查与治疗(我特别反对过度治疗,尽管我认为有些治疗是否过度是有争议的),这样的医生我们说在医德方面没问题了吧?但是,要做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医生,有些因素的影响还是是无法避免的,举几个例子:
1、
我们消化专业常遇到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现在国内外的推荐治疗都是基于PPI(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案,但在我们某地的医保规定中,PPI只在用于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是才能报销,很多医生为了让HP感染患者能报销,就在处方上加上一个“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因为只要患者有反酸症状就可以考虑此病的可能性),对于患者影响不大还能报销,患者当然接受。但长此以往,会导致”胃食管反流“诊断的泛滥化,假如某部门通过医生电脑处方中的诊断来统计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统计数据绝对不正确,甚至可能影响一些政策的制定。
2、
现在各医院对卫生部的“限抗令"执行非常坚决,因为你医院超标院长就要被”约谈“,我非常支持严格限制抗生素,但反对一刀切的”指标式“的限制,在很多医院,患者都在等床位,如果某个科室抗生素已接近于”指标“,倒霉的肯定是那些事先就知道肯定要用抗生素的等床患者。我曾经遇见一例
肺部感染因主管医生不敢用抗生素而恶化者。
3、
医保总额预付的实施,让医生没法“纯粹“。我是医生,就有自己的亲属因是医保而被多家医院拒收,当时医院就说”您要是变成自费,很快就能住院“。很多医院医保超限额,那直接就是扣钱,作为医生,谁也没法改变他们。还有就是作为医生,对于慢性病患者,本应尽量减少患者不必要的跑医院次数,但是医保又规定了每种病最多开药的天数,此方面心脑血管患者最多,消化科有一种叫“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后一般至少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一年,但医保规定开药是一周量,医生只好让其一周跑一次医院。
4、还有,主管部门的头头来看病,一般是有点权力的人到医院,都是领导笑脸相迎,安排检查等,看似与百姓无关。其实不然,又一次我正准备上台做肠镜,突然接到电话,让马上去给一个领导看拉肚子(其实根本用不着我去看),只好又让我的那位患者等了半小时余。此种情况我曾以多种理由拒绝过多次,但一个医生在医院工作,不可能总是不听安排吧?
5、 另外,是否说,自由执业了,这些问题就解决了,我要说,真正的自由执业,应该是可以去民营及外资医院,也可以自己开诊所,目前我看不到曙光。即便去了民营及外资医疗机构,就能做一名“纯粹”的医生了?我认识一名大夫去了一个民营的高端妇产医院,收入很高,但是作为一个产科医院,它们可以拒绝收治高危产妇,能说这是一名“纯粹的医生”所做的?再说了,在目前的整体下,能允许你“自由”,也能把你的“自由”收回。
其他方面,诸如各种评审(包括三甲)、检查等对于医生看病的影响,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