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人民政协报 健康周刊》采访,题目“隐瞒病情,医患双输”
(2012-12-08 11:38:28)
标签:
单位题目卫生行政部门正常值好处杂谈 |
此事引发社会热议,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牟方宏认为,看病必须把自己以前所有病史,包括传染病及不愿公开的病告诉医生,否则可能对他人和自己都不利。
关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手术遭拒,牟方宏认为,医院的做法肯定不合适,“医院为艾滋病患者做一台手术,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比如要安排单独的时间和手术间等。现在大部分医院是连台做手术,艾滋病人一个人可能要占一个下午。另外,消毒、隔离要更到位,可能医院嫌麻烦,当然,也可能是设备不足,确实做不了,但是正确的做法应该向卫生行政部门反映,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
患者遭拒后,私改病历隐瞒病情的做法也不合适。“看病必须把所有的病史,包括传染病及不愿公开的病告诉医生,否则可能对他人、对自己都不利。”牟方宏说,对患者来说,隐瞒病史会直接影响医生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以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为例,有一种肺部肿瘤,叫卡波西肉瘤,只见于免疫力极度低下者。这种疾病在非洲HIV高发区很多见,而中国大部分医生没见过,如果患者不把HIV病史提供给医生,大部分医生根本不会考虑卡波西肉瘤,那么,患者可能要做许多相关检查,走许多弯路,耽误救治时间。对他人来说,对其后在同一手术室进行手术的病人,可能造成影响,对医护人员来说,则可能因患者隐瞒病史,暴露在不知情的风险中。比如,最近,北京地坛医院有一位骨科医师在给一位遭遇车祸的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时,失手将自己手指割破,不得不接受抗病毒阻断干预。牟方宏说,“做HIV阻断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抗病毒阻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都非常大,会出现腹泻、头晕、乏力、皮疹、口腔溃疡等等,偶尔还会有精神症状,易怒或情绪低落。”隐瞒病史带来的结局是医患“双输”。牟方宏在临床曾经碰到过未婚女性因为恶心、呕吐来看消化科,实际是早孕反应,但因为病人不好意思如实说,结果做了各项检查,颇费周折。也碰到过因为腹痛就诊,而实际是宫外孕,“有经验的医生大部分都能考虑到宫外孕,但如果万一医生疏忽延误病情,会造成大出血,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患者的一句实话,则可避免延误病情。”
牟方宏也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问他“有没有糖尿病”,患者回答“没有”,结果调社区就诊记录时,发现他有糖尿病。“现在输液很多时候会用到葡萄糖,如果糖尿病病人发高烧需要马上输液,一旦输葡萄糖过量,有时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说,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也应把自己的病情主动告诉医生。尤其是做外科手术,高血压、高血糖等病情都要跟医生交代清楚,只有把血压、血糖调到正常值才能手术。
牟方宏说,虽然医生接诊时,一般会问患者“你还有其他什么病?”但不排除某些医生因为忙碌而忘记询问,此时,如果患者不主动提供自己的病史,可能会造成危险。反过来,如果患者主动提醒医生自己有某种病,哪怕简单说一句“医生,我还有糖尿病呢,或者医生,我还有高血压呢”,对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牟方宏建议患者不要因为担心遭到歧视和拒绝,或者因为不好意思而对医生保留自己的病史。“如果你需要医生为你保密,可以跟医生提出来。比如普通的肝炎携带者,如果患者要求医院对单位保密,医生完全可以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