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土地上的文学长青树(林轩鹤作)

(2024-09-18 11:24:59)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论

神奇土地上的文学长青树

林轩鹤

  

     在书房的书架上,找到陈志泽先生主编的泉州诗人作品合集《神奇的土地》,这本诗集199111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冬日的阳光从窗口投射进来,书桌上诗集的封面依然熠熠闪光。

    我和胞兄林凌鹤上世纪80年代分别发表于《福建日报》的诗作《老校长》和《福建文学》的诗作《遇台湾渔人》荣幸入选其中。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十年深远恢宏的背景中,我的家乡崇武文坛激起一阵阵文学浪潮,惠安诗群在此时形成。这期间,泉州市著名作家陈志泽和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教授谢冕等时常来到崇武,与当地作者座谈。一时,煮酒听潮,品茗论诗,热闹非凡。时任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的陈志泽老师,关注惠安的文学创作,对惠安文学作者给予扶持。崇武乃至惠安作者的许多作品,在陈志泽老师主编的《泉州文学》上得以发表。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崇武的一次文学活动中,我见到仰慕已久的陈志泽老师。对于我们这些文学后辈,他的话并不多,但总面挂微笑,主动伸手相握。他的手宽厚有力,带着温润的温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品茗闲谈中,我深感他的大家风范。他夸赞我的作品,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爱好文学写作的青年来说,倍感荣幸。

    在以后的岁月里,陈志泽老师对我的写作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每次与陈志泽老师见面,他都鼓励我说:“最近看了你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写得不错。”1988年,我创作的诗歌《中国砖》在诗刊社主办的全国诗歌大奖赛上获得一等奖,陈志泽老师知道后,大加赞赏,这极大地鼓励着我。后来,陈志泽老师给我的散文集和诗集作序,令我十分感动。

    陈志泽老师曾对我说:“文学,喜欢爱好很容易,坚持很难。”在以后的岁月里,我的写作经历使我对陈志泽老师的话有了深刻的体会。

    可以说,陈志泽老师从事文学创作60年,是坚守文学的60年。陈志泽老师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福建省文联委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泉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泉州文学》执行主编,现为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27本个人著作。陈志泽老师是泉州散文诗创作的“开拓者”,其中创作有散文诗集《相思树》《绿风》《爱的星空》《阳光与灯影》《浪淘沙》《容易被遗忘的花朵》《守望》《泉州写意》《热土·乡音·人》,散文诗评论集《散文诗与创作谈》《散文诗艺术技巧例话》《中外散文诗精品解读》等,散文诗作品曾选入《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精选》、《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等书,曾获华东地区优秀文艺图书奖、福建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福建省委宣传部征文奖、《福建文学》优秀作品奖,首届及第二届“柯蓝杯”全国散文诗大赛特别奖、《诗潮》2016年度散文诗单项奖、“创造杯”散文诗(20202021)双年奖。200711月在纪念中国散文诗90年活动中,被评选为“中国当代(十佳)优秀散文诗作家”。

    陈志泽老师60年来追求文学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并行,同时诲人不倦,培养新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泉州是片神奇的土地,泉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闽南文化、海丝文化等颇具乡土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延续着这座名城的历史文脉。同时,乡风、乡俗、乡音、乡貌,也无不浸润着鲜明的地域特征,甚至成为人们生活的精神寄托和城市发展的智慧结晶。

    陈志泽老师则是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文学长青树,著作等身,荫泽后人。

    陈志泽老师是泉州文学创作的一个标杆,这个标杆上的刻度,时刻丈量并鞭策着在这片土地上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文学作品是时代与社会的缩影,不仅代表文学工作者个人的专业素养,其品位更能够凸显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古往今来,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香的传世经典,无不源于大众,而后又被大众所传颂。如今新时代,更需要有血肉、有情感、有梦想的作品,来观照现实、温润心灵、滋养精神。

我们要像陈志泽老师一样,扎根于大地泥香之中,勇于创新,勤耕不辍,从火热社会中发掘素材,从群众生活中发现选题,更好地用手中的笔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写。

 

(《陈志泽六十年文学创作笔谈》(九篇之三)原载《泉州文学》2024年第2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