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榜样(蔡芳本作)

(2024-09-11 09:47:56)
标签:

文化

分类: 评论

榜样

——写在陈志泽老师创作六十周年

蔡芳本

 

一辈子的坚持,一辈子的探索。有诗的语言和意象,一直都在表达自己的发现。

他忘我地投身到中国散文诗的事业,真正地活出了文学的自己。

中国散文诗的榜样。中国散文诗的骄子。

越老越有自己的思维,越老越有生脆的语句;

越老越写出自己的况味,越老越显出自己的价值。

写风景,写自然;写人生,写社会;写生活,写市井;写失意,写欢喜,一切都在他的眼光里徜徉,一切都在他的心坎里蒸腾。他的眼光映出的更多是故乡的光辉。家乡的纠葛,难舍难分,情深意长,家乡的父老兄弟。家乡的古老,家乡的美丽。

高大匀称的身姿,俊朗的面孔,少年时肯定是个帅哥,老来时依旧玉树临风,像诗一样紧致,像散文一样轻松。一个谦谦君子,以他温和细密的心思,带出文学子弟,一批批,风华正茂,活跃在文坛的边边角角。

新中国以来,泉州本地极少出现有影响的作家,他的到来,填补了这个空白,弥补了文学的一个遗憾。

泉州文坛的领军人物,中国十大散文诗人,当之无愧。

这是我在泉州文化人系列中,为陈志泽老师写的一段文字。我觉得我写的并不过分,而是写得恰如其分。我写出了一个真实的陈志泽,我概括了陈志泽老师的成就及他的精神风貌。在泉州文学界,他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的文学造诣,比如他的文学成就,比如他的文学坚持,比如他的编辑思想,比如他的扶持后学。应该可以说,如果没有他,泉州的文学事业就会逊色许多。在百废待兴的年代,陈志泽老师几乎是用一人之手,扶住了泉州的文学事业,推进了泉州文学事业。这样说好像有点夸张,其实在那个年代刊物少,作者少,更惶谈什么作家,能是一个作家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哪怕是福建作家协会的会员。

我那时刚刚从高中毕业,也是文学爱好者,也有强烈的作家梦。我急于寻找领路人。写了一封信给文化馆,文化馆派恩师黄清琪亲到我农村家里找我,把我感动得不知所以。黄清琪是文化馆美术老师、画家,可惜我不是美术的料,根本就没有真正跟黄清琪老师学习,而利用机会是跟起了文学,因为我更爱的是文学。那是我就觉得,文化馆经好像常有些文学人在高谈阔论,认我羡慕不已,可惜我没资本加入。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头有王钦之王毓欣林鼎安黄必成等当时的文学前辈,陈志泽老师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我在文化馆打边鼓,要跟他们说上说一句话很难,我觉得他们太高大了。大学毕业以后,我写了一些东西,也在县级市级刊物上有所发表,现在看来都不忍卒睹。无意中我发现了《晋江》这文学杂志,我觉得这才是我进军的目标。虽然我还不怎么知道文学,可我觉得这时候的《晋江》大气有分量,能代表泉州作者的创作水平,能上这本刊物是一种荣耀。跟许多文学新手一样,我却生生投了稿,没想到收到了回信,信上写的啥忘了,信末署名是陈志泽三字却永远没忘。自此,我一再给《晋江》投稿,终于发表,还一整页。在一次文学聚会上,见到了陈志泽老师,他还夸了我,让我都不好意思。后来我想,他肯定也是像夸我一样夸其他初出茅庐的作者,不然,何以有那么多人都在感激他,都在点赞他?他像扶持我一样扶持了许多文学新人,这个功劳是谁也无法抹去的。认识了陈老师以后,我就想跟他多接触,每次进城总想去他家里坐会。那时进一趟城不容易,又不知道他在不在,碰碰运气也好,不为什么,只想沾沾他的文气,听听他的教诲。我记得他家先前住在南俊巷一座古屋的廊房,很狭小,有点挤,不敢坐久,能说几句话就很知足了。每次陈志泽老师都很客气大方,面带笑容,反而显出我的扭捏小气,在文学大神面前,我真不敢造次。

陈志泽老师为我做了许多,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我只能为他写作以上那段小文,表达我的敬意。我敢说,这是我内心的表达,一点都没列行公事的叙说。现在我也老了,许多文学作者面前面后也说我对他们有所帮助,我自己知道,没有前辈的言传身教,没有陈志泽老师他们做榜样,我就不是现在的我。

 

(《陈志泽六十年文学创作笔谈》(九篇之二)原载《泉州文学》2024年第2

 (作者系泉州市作家协会、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泉州市校园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少年文学院院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