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老旧的特刊——《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刊·成立专号》
(2023-02-23 16:09:1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一本老旧的特刊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刊·成立专号》
找书,突然从书丛里跳出一本中国散文诗学会编印的特刊:《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刊·成立专号》,翻阅它,眼前出现在北京参加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大会的情景。1984年10月13日,北京公主坟海军总部大院迎来了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七十多位散文诗作家。他们中许多过去只是神交,现在终于见了面。我与耿林莽先生还同居一室。成立大会开得隆重而简朴,大家就散文诗创作、散文诗事业的发展畅所欲言,情绪高昂、热烈。成立大会选举了理事会,柯蓝、郭风为会长,王哲中、刘再复、李纯人、纪鹏等为副会长。
会后,我收到了这一本大会的特刊。几次搬家,曾清理掉不少书刊,但它一直珍存着。25年后的今天重读它,心情很不平静。特刊绿色的封面,很朴素,薄薄的,只有60个页码。其中,成立大会和会场、一些主要与会散文诗作家的照片、贺词是锌版制作印刷的,纸质也不好,清晰度较低。但看了再看,陷入深深的遐想与思念。特刊编入一些师友的发言摘要,中国散文诗学会创办伊始,他们诚恳、谦逊、毫无私心杂念而有见地的讲话多么亲切、多么宝贵!25年是个不短的时段,通信录上刊载的与会的散文诗作家名单——他们如今还好吗?许多,只在报刊上拜读他们的作品,很少能再见面;有的则已从事别的事业,从散文诗坛消失;柯蓝、纪鹏、李纯人、陈犀等已经逝世,怀念他们,心头难免沉重……
如果以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作为一个新起点(1989年4月又成立了以柯原为会长、严炎等为副会长的中外散文诗研究会,2006年10月成立了以海梦、张诗剑、夏马为会长,宓月等为副会长的中外散文诗学会),92年历程的中国散文诗,走过很重要的25年。这25年中国散文诗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老作家以更矫健的风姿做出榜样,更有新人层出不穷,硕果累累,散文诗的队伍呈现空前壮大的盛况。但也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何不断总结,开拓前进,成为中国散文诗作家的共同课题。我个人比较着重思考的是散文诗的文体的界定和美学特征问题。柯蓝在他的《中国散文诗创作概论》一书中对于散文诗这一独立文体已有透彻的阐述,他在提出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化”的同时又提出散文诗“是诗的散文化”,认为“散文诗不只是诗的形式变了,还加进了散文的白描,大大地跳出了新诗的范围,这就是诗的散文化”。郭风也曾明确表示:“散文诗之所以能成为现代文艺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就是因为它舍去诗和散文的一些拖累,为了抒情,汲取了它们二者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丰富起来。它独立于散文与诗之间,而又兼有散文与诗的最佳美学特点。”文体,是一种文本经过长期积淀与铸造而形成的规格和模式,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体现与内容相适应的基本形式。作为散文诗这一种文体,它的基本规格和模式其名称顾名思义其实已经明确表明,它具有散文和诗的标记,是散文和诗完美结合的产物,需要散文诗作家遵循。“创作文章,如不论体类,其势犹无轨之火车,失缰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施畸《中国文体论》)散文诗的文体意识的重要性,是关系到散文诗创作、散文诗事业能否繁荣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方向性的大事。在我突然发现的这一本特刊中,刊有王首道、冰心、艾青、张光年、臧克家、朱子奇、延泽民、严辰、邹荻帆、邵燕祥等领导和名家的贺词手迹,一遍遍拜读,如同聆听亲切的教诲。贺词中论及散文诗文体的,有冰心、艾青、朱子奇等。冰心的贺词写道:“散文诗,就其词义来说要兼有散文的自由流畅,和诗的声韵铿锵。”冰心紧接着还写道:“我不会写散文诗,但我愿追随‘散文诗学会’的会友们之后,努力学习!”她的谦虚更凸显出人格的崇高。艾青的贺词是:“让诗和散文携手并进,进入美的天国。祝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朱子奇的贺词是《散文诗赞》:“散文和诗,如同你的双翅。舒展双翅吧。奋勇腾飞吧。迎着阳光,穿过风雨,飞向美的乐园,飞向万花盛开、万鸟鸣唱的乐园。”关于散文诗文体的美学特征,朱子奇、屠岸、刘再复、李耕、耿林莽、孔林、许淇、纪鹏、刘虔、李纯人、陈犀、胡昭等人的发言中也多有深刻论述。
多年来,散文诗是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是不是诗与散文的最佳结合?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该不该受到文体的约束?一直有争论。在我突然发现这一本老旧的特刊并反复学习之际,我想,德高望重的前辈的实践经验和大师们言简意赅却内涵丰富的精辟见解,还是那么富有生命力,虚心学习他们的宝贵馈赠,中国的散文诗作家一定能少走弯路,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