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微语
(2022-10-26 08:38:58)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评论 |
散文诗微语
陈志泽
1
散文诗是自我心灵的律动,是客观世界在心灵的投影,是稍纵即逝的灵感在心灵的对应。
除了心灵,还是心灵,散文诗是从心灵里涌流出来的泉水。,
散文诗是有别于诗、散文的独立文体。有散文美的诗还是诗,大诗人艾青早就指出并肯定过诗的散文美。有诗意的散文还是散文。散文诗必须吸取与融入诗和散文的长处,舍去某些对于散文诗而言的短处,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文学样式。
对比散文,散文诗是一口井,对比诗歌,散文诗是一截溪流,散文诗需要挖深,还需要
波澜起伏。
飘逸而凝练,厚重而轻松,自由而严谨、深沉而美丽……散文诗啊,如此充满艺术的辩
证法!
,缺少必要的叙事,散文诗容易失之虚泛。叙事与想象是散文诗的两翼,散文诗的翱翔才是可靠的。
感觉、情愫、思想、判断、音乐……散文诗把诸多要素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富有哲理
意味的艺术品,真善美的尤物,空间十分宽广的耐人寻味的优秀文体。
散文诗过分诗化,容易丢失散文诗应有的飘逸、细腻、微妙,细节的功效,容易造成审美的疲劳和散文诗道路的狭窄与面孔的雷同,就文体而言,也已经跨进了诗,已经不属于散文诗,而属于具有不同程度散文美的诗歌。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是散文诗艺术想象的重要手法,没有这一条(当然还有其它),散文诗必然缺少诗意,只能是生活的实录。
所谓中国散文诗,“中国”是一个不能更改的坐标。任何外来文学的营养,或者说小些,散文诗的营养,都只能是借鉴、参考,吸取其有益成分。模仿或照搬,是不可取的,更不能作为中国散文诗必由之路或准绳。中国的散文诗作家,应该写出中国气派、中国情怀、中国作风的中国散文诗。
应该理直气壮地大声疾呼散文诗的百花齐放,从题材到艺术风格。单一的诗的空间太小,单一的散文的空间也太小,而从散文到诗之间的天地就十分宽广了,可以容纳千军万马的奔腾驰骋。散文诗的雷同这个顽疾不是也就容易消除了吗?
我把心灵交给风,任它漫无边际飘游。
我把心灵交给雨,任它四处流淌。
我把心灵交给云彩,上天入地描画赤橙黄绿青蓝紫。
我把心灵收归心灵,然后交给键盘,任它起伏腾跃,歌声不断。
不仅仅是哲理散文诗需要哲理——即使是抒情散文诗(或称为想象型散文诗)、叙事散文诗,以及其它类型
的散文诗——一言以蔽之所有的散文诗都需要有不同程度的哲理的支撑。没有哲理散文诗立不起来。
哲理是散文诗之魂。
“重点”。吃鱼大可不必一口气吃下一条,头就不吃了,多骨。尾也不吃了,少肉。捡最肥厚、最有味的地方,吃几口就够了。
散文诗应找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契合点。
我发现,接地气的、真正来源于生活的散文诗,因为离不开吸取生活的细节、离不开一
定的叙事,比起以一味创造诗意的作品,诗意虽然可能受到了一定的减弱,但因为面向社会,面向广大的读者,它们受欢迎的程度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