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集《泉州写意》(内容提要、目录、后记)
(2022-07-21 09:11:4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诗 |
散文诗集《泉州写意》
(内容提要、目录、后记)
陈志泽著
内容提要:本书是泉州乃至全国首部以散文诗形式集中抒写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泉州的力作。作者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以散文诗特有的散文与诗水乳交融的形式、以对于自己的故乡的深情热爱,将这一块神奇的土地描摹、演绎得十分迷人,读它可获得美的享受与哲理的启迪。
目录
序
一辑 古城月
晋江怀古
草 庵
长长安平桥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弘一法师的告别
泉州开元寺
飞天乐伎
东西塔顶的葫芦尖
站着的东西塔与躺下的洛阳桥(二十二章)
威远楼抒怀
石头的故乡
泉州府文庙畅想
清源山
清源山六题
月夜,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李贽故居抒情
李光地故居
泉州——鲤城
泉州——温陵
清净寺一瞥
谒郑成功墓
崇武岛抒情(外一章)
东湖的风
灵山风动石
寻访古道
西湖:一张水做的名片
谒王审邽墓
灵源山
紫帽山(外一章)
安海龙山寺
古檗山庄
深沪湾海底森林遗址
古街五店市(外一章)
五里桥石板
威镇庙遐思
清水岩上的罗汉松
郑成功组曲(五章)
金鸡拦河闸
苏夫人姑庙(外一章)
永春牛姆林
二辑 “海丝”路
九日山
真武庙
后渚港
谒伊斯兰教圣墓
风动石的行礼
船巷丝路
古船·七星伴月
古沉船
在宋代古船发掘处
远方的蚵壳
郑和与泉州(五章)
郑和航海图
镇海神针
郑和堤
接官亭
郑和行香碑
三辑 泉州雨
绿 风
水
台 风
刺桐树
刺桐花魂
访莫耶故居
崇武解放军烈士庙(外一章)
大坪山郑成功塑像
木偶人的“上帝”
李尧宝刻纸
深沪湾
发 髻
南曲之河(外九章)
南曲,从寻常人家飘出
横抱的琵琶
琵琶声,从空中淅沥沥滴下
酿
洞箫
听《梅花操》
在南曲《八骏马》里悠游
南国琵琶
闹市中的南曲
宝珊花园畅想
蔡其矫故居济阳楼
泉州饮茶(六章)
闽南拍胸舞(四章)
海风向东海滨城吹来
古城石板路
相思树
泉州雨
走在泉州(外四章)
古城小巷
燕尾的屋脊
牌坊
踩街中的车鼓队
泉州风物(九章)
元宵花灯
永春芦柑
灵源茶饼
永春漆篮
闽南“大鼓吹”
故乡的春卷
源和堂蜜饯
湖头米粉
“老范志神曲”
安溪采茶女
惠安女组曲(五章)
头巾
惠安女与海
女人与石头
银 链
花
鲜花簇拥的妈祖出巡(六章)
乌龙茶之韵(九章)
访铁观音
榕树印象(十二章)
榕的气根
红土地
朱德与永春
四辑 侨乡情
游子泪
回 乡
老华侨
名 声
乡 音
凝 望
一种声音
侨 批
题李尚大铜像
塔
侨乡旧事(四章)
五辑 海峡风
蚶江“对渡碑”
题深沪湾施琅石雕像
围头,围头
一种缘
台湾大铁钟
望金门
海峡浪
海峡雾
遥 望
祭 奠
听 潮
拉 网
慈母心
对岸的澎湖
后 记
后记
乡土是所有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神圣的土地。乡土是家园,是母亲,是不能磨灭的记忆。乡土的美——包括自然与人性之美,是难以言传的真美、大美。
乡土情结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普遍的人类的基本感情,鲜明、浓烈而又难以理清、道明。乡土是作家生命的根基,是作家创作的命脉与源泉,是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离不开的创作母题。
我的文学创作就题材而言,一开始就同乡土散文诗结下不解之缘。我写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散文诗处女作,就是写建设中的华侨大学和泉州东西塔的。在故乡泉州,我多次亲眼见到海外游子归来,迫不及待到古老的名胜前顶礼膜拜,如同朝圣……我知道,故乡的风物牵系着他们的魂魄。而不少像我这样的故乡的儿子,则一直走不出故乡,几十年如一日深情守望着她。
我对乡土散文诗创作的体验是:乡土散文诗必须在乡土的描画与演绎中升华思想与哲理,使散文诗既是多姿多彩的艺术图景,又展示思想与哲理的脉搏与光彩。短小的散文诗应该写出厚重与隽永。在艺术表现上不能因为写的是“乡土”而削弱诗意,而应该遵循散文与诗紧密结合的美学特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做到尽可能完美、精致。我的故乡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80%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旅居海外的华侨超过现在泉州700多万人口,是著名侨乡。泉州还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东亚文化之都”。写泉州,需要写出地域的浓厚特色,需要融入多年来的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融入古城历史文化的精华、哲理的思考。在我翻阅自己散文诗作品中的这一类作品,着手选编这一本《泉州写意》时,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泉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写作关于她的乡土散文诗确实不易,50多年过去了,经过一番淘洗竟只有这薄薄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