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志泽散文《蓝印花布》(散文集《泉州,泉州》作品选介)

(2022-07-02 22:05:30)
标签:

文化

分类: 散文

陈志泽散文《蓝印花布》(散文集《泉州,泉州》作品选介)

蓝印花布

陈志泽

 

小时,我盖过蓝印花布做的被。它的布料是手工织造的,很粗糙。每一次洗后下过米浆,晒干,还那么硬朗、坚挺,盖在身上,脸颊、手脚时不时触碰,暖融融、酥痒痒的 。那种布料的蓝,浓淡不十分匀称,有种特别的韵味。所谓“蓝印花”的花卉,其实是呈现布料的原色——白色,在深蓝的映衬下白得清晰、白得耀眼!这就如同蓝天上飘过白云,如同大海卷起雪浪花…… 童年时代,还常见乡亲们胳膊上挎着包袱走亲戚。那包袱巾也用这种蓝印花布做成,鲜亮的蓝包袱随着行路人匆匆的脚步在赤土的村道上一晃、一晃地,那情景真教人难忘。兵荒马乱的年月,阴霾满天、尘土飞扬的白日,背着蓝印花布包袱逃难的人群,给人的印象就相当沉重和悲怅了,但蓝印花布包袱还是给人平静、吉祥的感觉,它简直能照亮前方的道路,带给逃难者以坚忍和信心。五更天,小舢板,望断故乡走南洋的游子,泪水溅湿了蓝印花布包袱,翻卷着狂涛浊浪的大海也变得驯服……

直到数十年以后这种蓝印花布已经久违了,我才知道它原来就是泉州西边的安溪所产,又名“药斑布”、“浇花布”。顾名思义,这布是用一种药来染制的,布上的花是采用一种工艺给“浇”出来的。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载:“蓝靛,即《诗》所谓采蓝。有大蓝、小蓝,俗名菁。以蓝草淹水数日,去稿。投灰以收其色,用于染练”。这染布的药就是从一种叫做蓝草的植物浸泡出来的,纯天然的溶剂。至于“浇”,是用油刻纸刻成所需要的镂空图案,以绿豆粉拌石灰浆漏印在白布上,尔后放入蓝料中浸泡,再经漂洗、晒干……安溪蓝印花布的制作可以说是够原始、够“土”的。更原始、更“土”的是布料不用棉花织,而是用葛藤、芭蕉干或苎麻、青麻、黄麻来织造,我孩提时用过的被子说不定就是用这样的葛布、蕉布、苎布或麻布做成的,难怪盖这样的被,觉得格外温馨、暖和,还有种特别芬芳好闻的气息。更神奇的是,蓝草的气息还能消毒和驱蚊。为呵护和怡悦主人,蓝草的清香储存于布的丝丝缕缕之中,尔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慢慢地释放出来。过去我盖这样的被子睡觉不用挂蚊帐了?童年我居住的小山村可是出名的多蚊啊……我的回忆也如蓝草一般的美丽。

安溪县有个以盛产蓝草而得名的蓝田乡,还有条“以水色如蓝名”的蓝溪,地名、溪名也染上了蓝色,这就是安溪的得天独厚了。到安溪去,不由得会想起蓝天下,青山上,蓝草随风摇曳的茂盛;伫立蓝溪旁,想象蓝溪水敢情就是蓝靛草给染的——千叠万转的碧波,长年漂洗蓝印花布,融入了几多蓝草的色泽、蓝草的芬芳、蓝草的精魂!心中不由得也流淌起蓝色的诗情……

一次次,我揣摩、咀嚼蓝印花布之美。以一种青草生命的液汁,将飞禽走兽、花卉游鱼、人物山水,将许多朴素而生动的风物印染成最纯净的蓝,又把人类赖以生存的山川、土地,亲密的云霞、严峻的霜雪简化为最圣洁、最崇高的白……蓝印花布,抒写了这样的简洁、明快而又深邃的美学原理!家有蓝印花布的一床被、一块包袱巾、一只肚兜……便拥有蓝天白云、碧海雪浪的一角,心中便常驻一缕洁净与纯美,这是多么快意的事。可是,也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随着人们“现代意识”的不断增强,安溪的蓝印花布纺织业和印染工艺逐渐衰落了。这似乎顺理成章,但细想起来又觉得真是咄咄怪事。几百年的文化艺术积淀就那么容易被“现代化”的潮流冲刷殆尽?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其实,即使是在很难寻觅这种工艺品和印染作坊的今天,人们依然怀念这种艺术,更有那民间珍藏的工艺品在——它们依然在幽暗中闪耀着光辉。在安溪,现在就有一些民间艺术家在从事着蓝印花布工艺的“复兴”事业。据说已有一批既传统又创新的工艺品问世。我想,不消多久,就会有许多游客或生意人冲着蓝印花布而来,他们蜂拥而上挤满各种蓝印花布工艺品商店甚或直奔印染作坊选购产品、洽谈生意……就像江河艰难地穿过一段淤积,又泛起波澜向前奔流,人们在历经追求时髦的浮躁之后是会深情地思念和延续真正的美的。

 

(原载《散文家》2005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