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恋歌与人生哲思——王忠智散文诗集《圣洁的河流》序
(2021-10-06 18:14:06)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评论 |
乡土恋歌与人生哲思
——王忠智散文诗集《圣洁的河流》序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的融合。不管诗融入散文诗的成分或大或小,或轻或重,都离不开诗的浸润,诗是散文诗的近亲。我向来认为,诗人越界写散文诗,条件优越,能更快适应散文诗的要求。王忠智先生原先写诗,出版过厚厚的诗集《绿竹巷之恋》,这就为他驾驭散文诗打下很好的基础。当然,从诗到散文诗这一步的跨越也不容易。从诗跨越到散文诗之后的坚守与开拓更不容易。令人高兴的是他的散文诗创作发展的步伐比大家的预期要快得多,他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令人感动。
海德格尔说:“一切的诗人都是还乡的”。从王忠智奉献的散文诗看,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热爱和刻骨铭心的乡土生活的体验决定乡土散文诗是他散文诗创作的“重头戏”。他的散文诗集《圣洁的河流》中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例如,《 围头湾情思》(外二章)抒写的就是泉州乡土生活中特别具有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的事件。“这是一片多情的海域”,实则是作者多情。“旭日东悬,薄雾轻纱。浪花依偎浪花,浪花亲吻浪花。千朵浪花,万朵红霞”。自然界的围头湾,又是作者笔下的“多少柔情拥入一湾久违的牵挂”的围头湾,于是当年海战的风烟荡然无存,只有厚重的历史氛围的围头湾,今日安宁、繁荣、充满诗情画意的围头湾。作者的笔落到了“海峡第一村”,“毓秀楼弹痕累累,她与历史老人相伴见证着。击中的是中门庭、围墙、屋顶,屹立的是坚强的脊梁”。深刻的思考、诗的想象,让作者思绪纷纭、笔力雄健。再如《泉州色彩》,作者对于乡土的爱,通过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以“色彩”来看泉州,凝练地写泉州、鲜明地写泉州,将泉州的风姿、泉州的精神,淋漓尽致地抒写出来,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例如对于红色的想象,作者是这样描绘的:“居于洛水河畔的祖先,个个都是血性男儿,血脉里奔涌的都是火红的激情。激情汇成一条红色的河流,翻山越岭,流灌泉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有了川流不息的印记---晋江。”色彩学里的红同“血性男儿,血脉里奔涌的都是火红的激情”统一起来,雄辩而诗意地表达出泉州最常见的红色的诠释。作者还扫描了一系列红的物件、景色,连日子也“在红红火火民俗中闪亮”。对于故乡的爱让作者诗情焕发,笔下不经意地流出融会着发现和韵致。如写绿,母亲山的绿荫与“一座写满道德经的山”联系到一起。写蓝,“那些祈风石刻字里行间跳跃一枚枚蓝色友谊交响乐的音符”。写白,“南海一号的德化窑瓷器,任海水洗磨千年,愈加璀璨夺目,如
今屏心静气述说当年海丝路繁华”。无不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情思。
然而,王忠智的散文诗创作既是乡土的,又不仅仅限于乡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人生感悟又必然在他的散文诗创作中呈现多姿多彩的投影。这大约是王忠智散文诗创作的两大题材领域。他以澎湃的激情与心灵的律动表现纷至沓来碰击他笔端的时代风云,现实与社会的图景。激昂雄浑、浓墨重彩是他源源不断的散文诗作品的主调。
“一条江,在诉说,诉说闽南最后一名状元的传奇”,其实是作者情感的江在诉说。《倾听吴鲁》是一篇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的成功作品。吃透历史,酝酿成熟,语言精到,使这篇作品达到一个相当高的层次。散文诗的叙事是有难度的,叙事与诗美很难得兼,又必须得兼。散文诗离不开不同程度的叙事。成功的叙事加上诗的想象的充分展开和融为一体,使作品避免空泛,显出厚重,而又产生审美的力量。我不敢说编入这本集子的散文诗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我认为《倾听吴鲁》肯定就是一篇这样的好作品。作品通过场景的创造,烘托与再现了历史的风云、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形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形象,他的经历与人生,受到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堂前的燕子飞来飞去,知道这并非寻常人家。听埕边的鞭炮噼噼啪啪,厅口的大红烛流下激动泪水”。起句不凡,富有诗意的铺垫就出来了。接着,“红彤彤的大厝,红彤彤的对联,红彤彤的脸,日子开成一朵大红花”。场景的创造已基本完成。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方便了他运笔的自由、行文的跳跃。作品收放自如,将人物形象描绘得灵活、鲜明、栩栩如生。 “明月照高林。从故乡到京城的路途,无法说出步伐的重。就这么一生,你像一叶大海的小舟,浮起沉落。海的味道盛在碗里,每天都在回味”。这里作者只用了很简省的文字就将吴鲁的一生勾勒出来,并且诗意盎然。接着是从纷繁历史剪辑出来的细节。这就是作品读来不觉沉闷的主要原因。“散文诗的一个妙处,是他能汲取细节。”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作者做到了。可惜,还有不少散文诗人不肯接纳这一见解。
寄情山水,从大自然的风光发现心灵的对应点,含蓄地表达哲理是王忠智散文诗的一个亮点。我们来读读《走进秋天的童话》。“大得将整个天空装下,也足以将一船人的欢声笑语装下”。独特的心灵感应,富有哲思与诗美。“我们是时代的流浪儿,又是时代的弄潮儿”。一位思想者对于二者关系的深刻体验。“ 我仿佛看到,八千万年前的白垩纪,热火熊熊,将地球周身烧红。这热火锤炼了地球的筋骨,将大海蒸干,沙滩灼红,成就了今天的丹霞地貌,这是地球青春的痕迹。”自然现象中蕴含着哲理,诗的想象显出艺术的光芒。“游艇犁开一道道沟沟壑壑,似是复制再复制的年轮,深深地,永远无法填满”。这是景色的描写或是人生的无奈,难以分清,涵盖量丰富。“面对湖的盛情,心也怒放,花也怒放。久抑的心事,在一道道碧波上绽开一朵朵笑容”。这是一种放浪形骸、超凡脱俗的轻松面对。“这些陈年的心事,付与谁,付与一泓秋水,还是耳边的风儿”。诘问实则是对于陈年心事付与谁的回答,哲理的表达耐人咀嚼。从走进秋天的童话到“人生有几多驿站”的联想和往事的拾掇,哲理寓于其中,语言提炼到位。凡此种种,都是作者艺术表达的努力实践和给予读者的启示。
王忠智的散文诗创作保持着诗歌的主观介入式,体现在议论或不同程度的直抒胸臆。应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他有不少作品得益于这种主体意识,但也有一些作品,有点失控,必要的内敛与节制有时在激情的波涛中被冲击。建议他在这一点上加以思考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