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之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要理解物理观念。我想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认知。一,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二,这个物理概念的本质是什么?三,我们怎样把这个物理概念交给学生?四,物理概念在解释现象和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物理概念引入的目的。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引入都是在学习和应用当中,当需要对某一个共同规律进行总结的时候而引入的。例如在学习功的概念的时候,我们知道在使用机械的时候,每一个力与它对应的距离的乘积是相等的,这就给人们一个启发,即力与运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物理量。于是人们引入了功的概念。同样的,比热容的概念也是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发现物体温度升高时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升高的温度有关以外,还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且人们发现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而相同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由此可见,同的物质,吸热能力和本领是不一样的。为了描述这种性质,人们引入了比热容的概念。还有很多的概念都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在学习物理观念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物理概念的本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介绍物理概念的时候,经常会流于形式,让学生记忆或者是做题。但是有很多概念的本质我们却没有介绍,导致学生学习完这个概念,除了会做题以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概念表示的是什么。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那么比热容到底是表示什么的呢?它是表示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如果物质的比热容越大,则他释放者的能力越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用方面用别人较大的物质来作为吸热物质或放热物质。再比如惯性的概念,惯性是衡量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以程度的物理量,它的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受力和运动状态是无关的。比如质量大的物体,要想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非常困难,而质量小的物体要想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非常容易。总结一下,学习物理概念,我们还要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而这一点在我们平常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是不透彻的。
在此我们怎样把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教给学生?将概念和规律交给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和应用,这是教学当中最值得关注的点。例如在进行惯性概念的教学时,我就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故事主要是讲自行车和小汽车的故事:一天小明上学看到楼梯口堵着一辆自行车,出于个人素质,他将自行车搬到了不碍事地方;第二天他上学的时候,还是那辆自行车堵在了楼梯口,于是他又将自行车搬到了不碍事地方;第三天他上学的时候现了那辆自行车,还是堵在了楼梯口。于是他忍无可忍,一脚将自行车踹到一边去了。接下来是小汽车的故事,一天小明上学看到一辆小汽车堵在了楼梯口,迫于无奈,他从小汽车的缝隙当中挤了过去;第二天上学还是那辆小汽车堵在了楼梯口,于是他又从小汽车和墙的缝隙当中挤了过去;第三天他上学还是那辆小汽车堵在了楼梯口,他终于忍无可忍,朝汽车的轮胎踹了一脚。请问一脚之力就可以改变自行车运动状态,那一脚之力能不能改变小汽车的运动状态呢?显然不能!这是因为小汽车的质量比自行车的质量大,运动状态更难改变。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知道,质量越大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同样的怎样说明惯性的大小与运动速度无关呢?还是自行车和小汽车的故事。十年以后,老师在路边散步,看到前面有个同学骑着自行车过来了,骑着速度还很快,咦,那不是老师十年前教过的学生吗?竟然不理我。于是我轻轻地向旁边一推,骑车的同学手忙脚乱,车子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20年以后,老师在路边散步,看到一辆豪车里面坐着我20年之前教的学生。但是那个孩子抬头看了看我,没有理我。于是当他下车以后,我再轻轻一推,请问这时候汽车的运动状态能改变吗?通过刚才这个例子显然自行车的速度比小汽车的速度大,但自行车的质量比小汽车的质量小,所以老师轻轻一推就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状态。由此可见,惯性大小是与速度是无关的。通过这样的概念小故事的教学,相信学生对年的理解会更清晰。而且他除了了解惯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外,还真正理解所谓的惯性是衡量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的物理量。当然不同的概念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功的概念的教学,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关于功这一节课的教学,一个纲领就是功的概念,所以我采用的方法就是抓关键词的方法。先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找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然后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所谓必要就是缺一不可的,再找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再根据概念里面的乘积两个字找出功的计算方法W=FS。这样通过一个功的概念的介绍,把整节的内容串在一起。如何把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容易理解?每个概念都有不同的方法,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多动脑筋,想一想怎样把这些概念能够清楚的教授给学生。
最后关于物理观念的教育还需要知道每一个概念或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物态变化当中各种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些吸热还是放热,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需要学生有生活经验作为支撑来进行理解。而我们的物理教学往往流于教学做题他忽视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的部分,在物理观念的应用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这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仅包括我们生活中的小问题,其实在一些高科技的知识里面也是由这些基本知所组成的。比如火箭发射的时候就要用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火箭的燃料要用热值大,密度小的燃料、火箭发射轨道是否正常需要通过各种力学计算、火箭的返回舱的外壳需要能够耐高温。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物理上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并不仅仅要交给他概念,而且要让知道小知识在高科技中的大应用,让学生真正明白,现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确是为更高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而我们很多的高科技的确是从我们基础知识开始的。
总之对物理观念这一块我的理解就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以及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等等,同时作为老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就是怎样把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用最合适的方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给学生,提高我们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