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虽然不是最大,但人们公认它是世界最美。
大教堂的美是全方位的,而最美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红色的巨大穹顶,它真是无与伦比的美,米开朗基罗都赞叹这么美的穹顶,连自己也难以造出。
在米开朗基罗广场第一次远远看到百花圣母大教堂时,它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憾无法用言语表达。走在佛罗伦萨的广场和小巷,它总会从各个角度与你的视线相交。
我登上85米的乔托钟楼,登上了94米高的韦琪奥宫塔楼,只为从高处更好地欣赏它的美丽。当然,有465级台阶、高106米的红色穹顶更是一定要登上去看看,只有上到这里,才算了了我来到佛罗伦萨的一个心愿。
教堂的大理石贴面白、绿、红三色相间,白色的取自卡拉拉采石场,绿色的来自普拉托,红色的则是锡耶纳的出产。
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大教堂。
阴天的效果不如晴天,但是依旧不减它的美丽。
从米开朗基罗广场欣赏大教堂,在一片红顶和土黄色教堂钟楼的衬托下,圣母百花鹤立鸡群,突出在佛罗伦萨的天空下。
韦琪奥宫塔楼是观赏和拍摄大教堂的绝佳位置,眼前的大教堂没有任何遮挡,一览无余地展现它的美丽。不过在这个地方拍照要拿捏好时间,我是下午四点钟上去,这时乔托钟楼的阴影已经爬到穹顶上。
在乔托钟楼上观看,红色穹顶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穹顶的设计建造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建筑学家布鲁乃列斯基(1377-1466)。
关于布鲁乃列斯基,我在前面的美篇中曾多次提到过。他曾是一名金匠、雕刻家,在重修圣乔瓦尼洗礼堂青铜大门的竞争中,他和吉贝尔蒂的青铜小样同时被选中,但吉贝尔蒂最终胜在用料更少上。两人的青铜小样现保存在巴杰罗美术馆。美第奇家族的圣洛伦佐教堂和老圣器室也是由他设计建造。此外,他还设计建造了著名的佛罗伦萨育婴堂。
(图片借自网上)
学建筑的都知道,这座育婴堂大门堪称文艺复兴在建筑领域的开山之作,布鲁乃列斯基把希腊柱与罗马拱完美地结合一起,构图明快简洁,比例匀称,尺度宜人。当年建造它的时候,曾引起很大轰动,每天都有大批市民云集在工地周围观看。
育婴堂内部。据管理人员介绍,这里被叫作布鲁乃列斯基之家。
里面有一个小型博物馆。
言归正传。
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设计直径达到45米多,甚至超过罗马古建万神殿的43米。主体建成后,这个穹顶的建造成了当时一大难题。招标过程重现圣乔瓦尼洗礼堂青铜大门的一幕,最后竞争仍然在吉贝尔蒂等人与布鲁乃列斯基之间进行。尽管布鲁乃列斯基缄口不言他的设计方案,但由于美第奇的支持,他最终赢得了这场竞争的胜利。
建造这么大的穹顶在当时的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古罗马建造穹顶的技术已经失传,所有资料也没有保存。那个时候要建这种穹顶,一般做法是,先搭一个能在上面操作的拱鹰架,但是百花的穹顶太大太高,集中全城的木材也做不了这么大的架子。所有方案中,只有布鲁乃列斯基另辟蹊径,不用拱鹰架。他的方法是:把穹顶做成双层,内层坚固做承重,外层是轻薄的防雨装饰。他用八条主肋脊加强屋顶的八个面,把材料从下到上,由内而外一点点堆积起来,利用内层圆形拱顶内向力相互抵消,使得结构实现自承重。这种技术需要有严格的规划和计算,这种计算甚至精确到每一块砖的形状。大穹顶总共用砖400多万块,各种建筑材料重达32000吨,这些材料的运送也没有难倒布鲁乃列斯基,他发明了一种类似起重机械的东西来运送它们,这套设备还大大影响了后世的达.芬奇。布鲁乃列斯基的设计思路一直没有全部披露,以至到了今天,其中有些迷团仍然没有完全解开。
由于事先对登顶百花大教堂没有规划,下午时分才赶到购票处并被告之票早已售磬。在这个入口处询问的时候,被一个黄牛盯上,他缠住我兜售手里的高价票。大教堂免票,洗礼堂、大教堂博物馆和登顶要付费,通票18欧元,黄牛票35欧,贵了一倍。当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大教堂5点止入,挨宰吧。
登顶台阶有463级,登到大教堂与穹顶之间的环形走廊上能够近距离欣赏瓦萨里在穹顶上绘制的天顶画——最后的审判。
从这个地方往下看,是大教堂的中庭。我最终也没进大教堂参观,因为从穹顶下来时已经到了教堂闭门时间,第二天听从一位重庆小朋友的建议,用最后时间去了市政厅(韦琪奥宫)。
登顶的最后一段走在布鲁乃列斯基设计的穹顶夹层里面,走完全部463个台阶后,就上到了最高处的采光亭。
穹顶顶端的采光亭也是布鲁乃列斯基设计,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采光亭刚刚铺上基石,大师就溘然长逝,顶端的铜球由达.芬奇设计完成。
站在采光亭,脚下便是大教堂穹顶,它建成后的500多年间,一块砖都没有掉下过,布鲁乃列斯基创造了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
大教堂穹顶是这个城市的最高点,放眼望去,所有建筑尽收眼底,一览众城皆小,可以看到远处的碧提宫和波波里花园。
右边那座建筑跟韦琪奥宫相像,这就是那座雕刻博物馆——巴杰罗。
有大穹顶的教堂和旁边围成方形庭院的是美第奇家族的——圣洛伦佐教堂和礼拜堂。
眼前的乔托钟楼独立在大教堂旁边,钟楼的设计者是乔托,就是那位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和“文艺复兴第一人”的乔托。
我国有句老话,叫“术有专攻”,这句话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是用不上的。他们那个时代净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就说布鲁乃列斯基,不仅在雕塑、建筑上无人可及,他还涉猎多个专业和技能。前面说过,在修建百花穹顶时,往高处运送大量砖石材料的难题就是在他设计的起重机械设备下轻易化解,他还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块怀表。后世的达.芬奇更把这种跨多个领域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乔托也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多面手,他不仅是绘画领域中文艺复兴的先驱,更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以67岁高龄设计了乔托钟楼。钟楼于1334年开工,1359年完工。楼高84.7米,正方形。整座建筑布满丰富的雕刻,四个立面由多种色彩的大理石镶嵌,与大教堂相得益彰。它与大教堂的结合,构成佛罗伦萨最美的城市轮廓线。
登上乔托钟楼。
414级台阶登起来很费了一把力气,但能从最近最高的位置看大教堂穹顶,感觉还是很值。
想找一个角度把大教堂、钟楼和洗礼堂放进一个镜头不太容易,这组建筑各自独立,互不相连,这种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比萨大教堂的影响。
洗礼堂是八角形的,建于1059-1128年,年代早于大教堂和钟楼。佛罗伦萨的不少名人包括但丁以及美第奇家族的大部分人都曾在这个洗礼堂受洗。
这个洗礼堂也曾承担了一部分教堂的职能,里面有一个不大的祭坛。
祭坛上方的半圆顶
洗礼堂顶部是拜占庭风格的镶嵌画。从上到下的主要内容是最后的审判,天使的歌唱,创世纪,约瑟、玛利亚和耶稣的故事以及施洗约翰的故事。
洗礼堂明亮的窗
但丁等名人在其中受洗的洗礼池。
洗礼堂东门外最著名的“天堂之门”,是游客云集的地方。不过这只是复制品,真品现保存在大教堂博物馆。
我从洗礼堂出来,直接去了大教堂博物馆,这里收藏了大教堂、钟楼和洗礼堂的文物原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吉贝尔蒂造出的那座号称“天堂之门“的洗礼堂东门原件。
洗礼堂北门原件也收藏在这里,吉贝尔蒂用了21年时间打造而成,内容是《新约》耶稣的一生和四福音书作者以及天主教四大圣师。
吉贝尔蒂(1378-1455)与布鲁乃列斯基竞争洗礼堂大门的设计获胜后,他凭借耐心和毅力,打造完洗礼堂的北门,又花了24年时间,制造了东面的青铜大门(下图),那便是被米开朗基罗赞为”美到只能装饰天堂的“、永远围满了人的”天堂之门“。吉贝尔蒂造这两座大门共用了45年,他把一生时间,都奉献给了它们。
这是大教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洗礼堂东门“天堂之门”原件。
“天堂之门”一共有十个场景,讲的是《旧约》故事。从左到右、从上至下分别是:1、亚当夏娃;2、他们的儿子该隐谋杀弟弟亚伯;3、诺亚造方舟躲过那场大洪水之后,有一天醉酒裸睡在地上;4、亚伯拉罕用以撒献祭(吉贝尔蒂同布鲁乃列斯基在这个题材的竞争中获胜);5、以撒和他的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6、被哥哥们卖到埃及的约瑟积极囤粮,让埃及躲过大饥荒,并且原谅了哥哥们;7、摩西得到上帝的碑文“摩西十戒”;8、摩西的继承者约书亚经过约旦河时,河流分开露出河床;9、大卫射杀歌利亚;10、士巴女王见所罗门。
吉贝尔蒂在天堂之门中雕塑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这些人物多而不乱,整幅画面的立体感和纵深感非常强,挑出其中几幅放大看看。
第4幅的细部(上图):以撒准备让大儿子以扫继承王位,雅各将自己身上贴上毛在父亲面前冒充多体毛的哥哥,骗过眼盲的父亲,夺取了族长位置。
第5幅的细部:雅各最小的儿子约瑟被哥哥们卖去埃及,他天资过人,在埃及当了宰相,当政时积极囤粮,让埃及躲过了大饥荒。约瑟最终原谅了哥哥们,并把族人们接到埃及生活。
第十幅细部:摩西去世后,约书亚带领族人继续前往迦南,途经约旦河的时候,河水很深,约书亚让祭司抬着约柜,刚踏入河流,神迹显现,河流分开,露出河床。
吉贝尔蒂把自己头像做成了门把手,随“天堂之门”流芳千古。右边那个是他的父亲。
米开朗基罗的《圣殇》也是不容错过,他在这座雕塑中把自己塑了进去,就是在耶稣和圣母头上高高地望着他们的老人。据说这座雕像原打算放在他本人的陵墓前。我在学院美术馆的博客中,对米开朗基罗一生创作的四座《圣殇》做过介绍,其中也包括了这一座。
多纳泰罗《康托利亚》。多纳泰罗在这幅作品里前所未有地将建筑空间感与人像运动交相辉映,体现出他对创作三维空间感的独立雕像的渴望,这种渴望和追求全三维立体人像的艺术抱负最终在他最著名的《大卫》中得到体现。
多纳泰罗《抹大拉的玛利亚》。抹大拉的玛利亚是圣经人物,是被耶稣拯救的一个妓女。为了表示感谢,她用自己的眼泪为耶稣洗脚,用自己的头发将耶稣的脚擦干。
晚年的多纳泰罗风格大变,看到这个样子的玛利亚,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她与青春俊美的大卫和圣乔治出自同一人之手。大教堂博物馆还有多纳泰罗的一尊《祖孔》雕像,也是以丑示人,可惜我没有找到。
博物馆还展示了当年布鲁乃列斯基建造大教堂穹顶时发明和使用过的一些机械装置,在这些机械装置展柜旁,有一个大屏幕在反复播放模拟当年建造穹顶时的视频。
其他展品以及大教堂博物馆展厅。
前往韦琪奥宫时,经过但丁故居。
韦琪奥宫,建于13世纪,它作为市政厅和行政功能可以上溯到佛罗伦萨共和国时期,在美第奇家族的宅邸碧提宫建成之前它还曾做这个家族的宫殿(公爵府),整个宫殿金碧辉煌,名人画作和雕塑随处可见,就像一座艺术殿堂。
韦琪奥宫非常大,进去有点像迷宫,而且房间多得记不清哪是哪,捡记住的说吧。这个房间叫听证大厅或是司法大厅。
房间中的壁画讲述了罗马共和时期一位著名将军卡米卢斯的故事。
百合花厅。
这个厅有两个看点,一个是多纳泰罗的《朱迪思与荷罗孚尼》铜雕。朱迪思是圣经旧约中的人物,是个美丽的犹太寡妇,在亚述人攻打她的家乡时挺身而出,带着女仆去色诱敌方主帅荷罗孚尼,并砍下醉酒的主帅头颅,解救了家乡人民。看点之二是基兰达约(米开朗基罗的老师,前面介绍过)的壁画。在佛罗伦萨的这几天,太多的名人和艺术品,搞得我有点审美疲劳了,有时连相机都懒得举起。在同一房间内拍了多纳泰罗,却把基兰达约漏掉了,可惜!
地图厅
这是曾经做过老柯西莫居所的一个厅,瓦萨里在房间墙上刷满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壁画。
《最后的晚餐》,作者不详,哪个房间的不记得了。
达.芬奇老师韦罗基奥的《抱海豚的小天使》。
钟楼顶端狮子旗杆的模型。
这是原件。狮子和百合花都是佛罗伦萨的象征。
只顾着拍这些物件,错过了韦琪奥宫中藏有的一个但丁死亡面具。
这是韦琪奥宫最重要、也是最大的一个厅——五百人大厅,据说它是全意大利最大的大厅。两边宽大的墙面上是瓦萨里带着徒弟画的歌颂托斯卡纳大公征战的故事。这两墙面原来准备由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两位巨匠分别绘制两幅不朽的战役图。可惜的是,这两件作品都没有完成,仅留下许多素描底稿。
绘画下面摆放了两排雕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米开朗基罗的《胜利》。雕塑中,一个年轻健壮的躯体把一位老人紧紧束缚在身下,据说米开朗基罗在这位老人身上刻上了自己的影子。
左数第二座雕塑是詹博洛尼亚设计的《佛罗伦萨战胜比萨》,最终由他的徒弟完成。
在佛罗伦萨的最后时光,我登上了韦琪奥宫的塔楼,再看一眼这座美丽的城市。
塔楼防备严密,上面还有关押人的小屋。据说(又是据说)萨伏纳罗拉被执行火刑前就关在那里。
最高只能登到这里,通往顶层的阶梯被封闭了。
这里是观赏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绝佳位置,美丽的大教堂像一艘巨轮浮出在佛罗伦萨的红色海洋之中。
到了向这座城市告别的时候了,翡冷翠,在这里的几天,有多少满足就有多少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