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野枸杞红苕嫩芽辣椒花生四川 |
分类: 云贵川渝 |
从成都回到县城归家,免不了一番好吃好喝~~~一日晴好,和父母出门遛弯。
往城郊走去,可以看见新修的公路,公路上晾晒的是酿酒剩下的糟粕,晒来作肥料的。这里丘陵地貌,修路常常要挖平土坡,路旁断层的紫色砂岩非常明显:
我所熟悉的紫色土资料: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内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上。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是四川分布面积最广的土壤之一。
经过县城的护城河——清溪河,这是挖沙的船,从河底抽水滤过一个巨大的筛子,淘沙来做建筑材料。
猜猜他们在做什么?用汽油桶和竹子可以搭建什么呢?看看下图就知道了:
这是河上的网箱养鱼,搭建的是网箱。
50年前,这条清溪河名副其实,有清澈的水流,能下河游泳,能看见游动的鱼儿。今日的河流已经污染严重了,虽然经过多次治理,但要想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四川处于江河上游,水资源丰富,但是近些年来的过度利用和工业污染让那些曾经清澈的河流失去了自己奔腾的生命,资源日渐短缺。更别提北京这样的缺水大户了,不得不说一句题外话——能节约就节约一点用水吧,那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个星球上可供人类挥霍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干涸的不仅仅是河流!
县城不大,走半小时就到县郊的村子陈家坪了。到田间地头看看农作物吧,身边的朋友还有认为大米是从麦子上结的,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五谷不分的好像数量不少,借此普及一下常见作物(虽然有的品种我也比较迷糊,呵呵)!
1、上图的架子上的是豇豆,这是开花的模样:
2、这是地里的茄子,今年天旱,不得不用薄膜减少水量的蒸发:
这是茄子开的花,紫色的,挺可爱:
3、这是红薯,当地叫红苕,北方叫地瓜,容易生长,产量很好。叶子和比较差的根茎通常喂猪,现在饭馆也用嫩芽来炒菜,北京的清炒红苕尖好像超级贵还不容易吃到。
4、玉米,阳光下打蔫,天旱很影响收成:
7、这个是大葱,是不是没想到地里是这样一陇陇的?
8、这是大豆了,天旱,日头下幼小的苗直打蔫,很怀疑它能否不被干死。难怪农村祈求风调雨顺,还是要靠天吃饭,再一次感受缺了水该多可怕!
9、这是屋旁的芭蕉,已经结果了:
10、这是土豆,和红苕花生一样,地面上只能看见叶子的模样,大家估计看起来觉得很陌生吧?
12、野枸杞,这是在河边意外发现的野枸杞。爸妈说嫩芽可以凉拌吃,微苦,大去火的。因为是野生的,所以采摘了一把嫩芽回去:)
就介绍这么多吧,希望能对大家认识它们有所帮助:)
回家的时候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渡口:
坐船摆渡到了对岸,回望渡船渐行渐远……桥越来越多,这个古老的渡口也许有一天也会被封存进历史了,趁现在再感受一回吧!
前一篇:七月半&《鬼吹灯》
后一篇:(回乡记五)摇啊摇,摇到外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