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陈立君的诗词与摄影
马俊海
陈立君是我的文友、同事,我们共同供职于石家庄日报。我在日报,立君在《燕赵晚报》。他多年从事文艺副刊编辑工作,在"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也写下了大量散文、杂文、诗词作品。1997年11月为纪念石家庄日报成立50周年,社庆办公室把立君发表燕赵晚报副刊的专栏作品"心灵漫舞“搜集整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心灵漫舞》一书,作为向社庆献礼作品。
立君2006年退休,从繁忙的编辑岗位退下来,心灵一下子放松了。立君爱旅游
,他约了三五好友开车走四方,走遍了云、贵、川、藏、桂、内蒙、新疆等大半个中国,北至漠河北极村,南到三亚,到处都留下下他的足迹。他曾用“鹰在蓝天人在途”的诗句抒发自己行万里路的情怀。大漠胡杨,天山天池,草原日出,黄山九华山等美景溶进了他的诗词和摄影。
2007年,他出版了诗词集《红尘清唱》。立君自幼就喜欢古诗词,
特别是格律诗。这么多年他读了许多背诵了许多,从其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自己也写了许多。几十年来笔耕不辍,越写越多,越写越好。立君在《红尘清唱》序言“自言自语”中说:“这个爱好,给平淡无奇的生活撒上了胡椒面。轻松生活,心无一累,有一个自由飞翔的灵魂,胜过金钱无数。“
2014年以来,石家庄雾霾严重,立君写诗记录了这种情况,“推窗难辨红耶黑,问道不知东复西”“四处粉尘居不易”“一十三天云雾聚,八千里路暮云低”。立君和我等一群石家庄好友乘飞机到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海南三亚、广西北海避寒避霾。于是这又给了立君的诗词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海南诗稿”“天涯杂诗”“凤凰花海”等诗作正是这一时期生活的印证。这些作品都收录在2016年9月出版的《犁斋韵语》中。
《犁斋韵语》封面封底内文设计都很精美、大气、淡雅、时尚,以郑板桥的诗,立君的书法和国画竹为背景,突出烘托了书名,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人爱看耐品。这是曾任石家庄日报美术编辑很有才华的画家彭大立设计的。
纵观此书,内容丰富多彩,可谓诗情浩荡奔涌而来,共收录诗作近千首。“谁云作者痴,字字皆辛苦”只有亲身亲为者才能体味其中之甘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几人还不忘初心守着“文学田园”做着绚丽的“文学梦”啊?
说到这里插一句,立君是诗书画印摄全能,书中还收录了他的一部分书法绘画篆刻,他曾任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犁斋韵语》集立君诗词创作之大成,可以说项果累累。我粗粗读了两遍,总结出该书的几个亮点或曰艺术成就。
其一,立君有深厚的诗词格律学养和底蕴。在我熟识的众多诗词作者中,立君是出类拔萃的。在几十年业余创作之路上,立君是下足了功夫的。
仅以词牌为例,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仅《犁斋韵语》中就用了近50个词牌,没有丰厚的诗词知识,不熟练掌握各个词牌的特点要求是绝对写不出来的。我熟悉的作者中能运用常见的十几个词牌就算很可以的了。
其二,立君以诗人的慧眼善于从平凡寻常的事物中发掘出诗意,文笔纯熟老道,诗味浓浓,意像翩翩,给人沧桑厚重的美感。如“睡莲”:“一帘幽梦,几粒寒星,炎炎流火池塘静,风定暗香生”,用极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莲的高洁,纯静,孤傲,为我们营造出夏夜、寒星、暗香、幽梦的境界,读来兴味浓浓。
再如“荒山行”:“欲攀青岭谁与共?路遇山童,笑问诗翁……”颇有“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画面和意境。写“春暮”:“风吹花落平畴,人间已是春光暮,杨飘雪絮,柳舒倦眼,飞红满路,桐老莺啼,花凋蜂瘦”用暮春时节的典型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一幅鲜活灵动的暮春画面。
其三,诗言志,诗含情。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自己的“真性情”。立君是性情中人,人生几十年的风雪雨霜磨炼了他的性格、品行和操守。他在诗中畅开胸怀,写下了一个大写的“我”,细读细品他的诗,每首都饱含深情,读后深受感染,令人荡气回肠,如“感事十咏”“又感事十咏”“自画像”“墨故纸残”“自遣”“感怀"等,作者敞开燕赵北方汉子的胸怀,豪爽、义气、又有些侠气,回顾青春岁月,感慨人生短暂,倾吐对官场对名利对金钱的不屑,歌颂梅、兰、竹、菊、松、荷等花木的高尚品质和美好形像。作者寄物言情,托物言志,坦露了自己”应是梅花品自高““唯有梅花知我意,冷香抖落满青襟”的胸怀。
值得一提的是书的内文设计也很新颖大胆,极富创意。有时一页只有四句或八句短诗词,留下大面积的空白,给读者一个想像的空间。立君的书法、绘画小品,竹、菊、梅、荷、玉兰、小鸟也为本书增色不少,这些书法、绘画、篆刻与诗词相得益彰,图文并茂,更体现了作者的情操和艺术追求。
立君与我在平山温塘都有“第二居所”,他在“神池花园”,我在“莱茵假日”,一年之中除冬季外,春夏秋都可来温塘居住,所以写温塘拍摄温塘又成了立君作品中的一大内容。
立君“身背相机四处逛”“漫将镜头摄苍黄”“尽倾豪情入诗囊”,他会开车,这些年走遍了温塘周围的乡镇、村寨、山峦、岗坡、水库、河流、小溪、麦田、瓜地、树林......他拍摄的是大自然中的大千世界,这是他摄影作品的一大特色。色彩斑斓构图新颖的照片经常出现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他用一双慧眼去采撷美发现美,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我曾为他的摄影作品配诗:(一)山野一柴扉,茅庐盖雪被。我从山外来,踏雪访红梅。(二)一床河卵石,排列有参差,静卧千百年,仿佛在沉思。(三)花儿虫儿蝶儿,越看越有精神儿,好个大千世界,生命如此有趣儿。
浓浓的悯农情结,深深的农家情愫,抹不去的乡愁是立君诗歌和摄影作品中的又一鲜明特色。
温塘是个小镇,逢农历二、七为集日,集市规模较大,人流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赶集的有各色人群,有外地慕名而来的,有石家庄市在此买了房的居民,更多的是平山当地纯朴热情的乡亲们。
立君把镜头对准了在集上摆地推的农民,他们的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着山里人服装,有的还在头上裹着白毛巾。摊位在路边地上,货品有的自编的粪筐竹篮;有菜秧、菜籽;有用小布口袋盛着的绿豆、红豆、小米;有自家院里树上结的核桃、柿子、花椒、红枣;有晒干的萝卜条、蔓菁丝;还的新鲜的韭菜、菠菜、茴香、槐花、蒲公英……。他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坐个小马扎,不吆喝不叫卖,见到过往的人,昏花的老眼满是希冀,布满皱纹的脸上堆满笑容,他们渴望顾客们买他们的东西,好换个零花钱。山里农民虽然解决了温饱,但还是很苦。一个集下来可能卖个十块八块,也可能等半天开不了张,还得饿着肚子回家……
立君是农家子弟,自幼在农村长大,知道父老乡亲生活的不易,他怀着深情拍下了一张张记录农民生活的画面,还写下了许多悯农情结的诗,现摘录一首《又逢集日》:“五天一集快如风,又见蹒跚扶杖翁。绿滴小筐鲜野菜,香盈半捧嫩青葱。经年仍是旧街景,何日能消故士穷。老茧弓腰尘满面,乡容每每梦中逢。”
立君现在依然笔耕不辍,摄影不停,平均每天拍摄近八十张照片,并配上诗词发到朋友圈,仅七律就已经写了一千首,他笑称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勤走勤写勤动脑。
“笔奋孤灯冷,诗吟晓月寒”我用立君的两句诗作为本文结尾,并祝愿立君老骥伏枥,珍重夕阳,写出更多佳作。
2020年 5月于温塘
沉痛悼念陈立君先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