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浙江企业热衷收购德国企业
(2010-09-20 15:50:57)
标签:
德国收购公司财经 |
分类: 涉外(国际贸易、投资) |
“德国制造”享誉全球,如今“中国制造”也越来越响亮。素以精密严谨著称的“德国制造”与充满活力冲劲的“浙江制造”相遇时,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呢?弘生集团有限公司斥资6500万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德国GROSSE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开发国际先进的UNISHED无综丝电子提花机项目,日前已获浙江省发改委核准。这是继不久前杭州机床集团收购德国aba
收购德国企业蕴藏新际遇
近年来,中国纺织行业不断遭遇国际贸易壁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浙江纺织行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强企业发展后劲,必须加快产业升级,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强化品牌优势,提升产品附加值。
和杭州机床集团收购的德国aba
弘生集团是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旗下共有20多家企业。去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2004年,集团旗下弘通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研制成功CCJB电子提花机,被认为是国内纺织业技术上的一项突破,在国际同类设备中处于先进水平。电子提花机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高档服饰、家纺装饰面料及商标等提花织物。它与机械提花机相比,可提高生产效率5~10倍。国内现有的20多万台各种大提花机,绝大部分是机械提花机。因此开发电子提花机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德国GROSSE研发的无综丝电子提花机是新一款更新换代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项目正式运行后,预计电子提花机年生产量可达500—600台,其中无综丝电子提花机生产能力可达50台,预计可实现年销售额近2000万欧元。并且,德国GROSSE公司的销售网络也可帮助弘生集团生产的电子提花机在东南亚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地打开局面。
尽管和杭州机床集团、弘生集团一样冲着德国制造业去的中国企业还不是很多,但数量正在增加。这表明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准备把德国变为成功打入欧洲市场的“大本营”。据德国《商报》透露,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德国企业的“最大买家”,买下了将近400家德国企业。此外,通过并购,中国公司还可以绕开欧洲的反倾销制度。
有哪几类企业可供收购
购买德国企业的中国买主都是什么人呢?先前一些买主主要是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大集团公司,他们的目标一般是大中型企业。近几年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民企买家,其中以浙江、上海及山东等地的民企最多。他们的购买目标主要是德国的中小型家族企业。
德国的中小企业有个特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拥有先进的技术,有自己的专利,单项产品在德国市场,甚至在世界市场都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德国主要有两类企业可供收购:
一是经营良好的企业。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企业的创始人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许多企业后继乏人,或者是没有子女,或者是子女不愿意继承父业。虽然企业运营良好,但由于企业主急于脱手,这些企业正在待价而沽。
二是处于困境中的企业。由于欧洲的经济增长缓慢,而德国的劳动力价格太高,来自国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德国企业陷入困境,虽然他们有着良好的品牌,完善的销售渠道,但由于成本居高不下,经营难以为继。有些企业已经破产,只剩下一个壳。
如何提高在德国收购案的成功率
尽管中国企业收购德国企业的个案越来越多,但观察一下收购后企业的经营状态,结果让人颇为沮丧:起码有八成的收购企业失败了。天津某企业收购的自行车厂,上海某企业收购的铅笔厂,广东某企业收购的自行车厂,德隆集团收购的多尼尔飞机制造厂,最后的结果都是以破产告终,他们在德国缴了一笔昂贵的学费后铩羽而归。
在业内专家看来,走出国门收购企业首先要做足外围功夫,而不仅仅是资金问题。对收购资产的周密调查核实,对潜在风险的预测和评估,对未来经营环境因素的充分判断和洞察,这是能否成功收购的关键。他们特别提醒浙江的民营企业,如果为了节省前期费用,简单衡量资产价值而忽略外围调查的草率行为,会带来非常危险的后果。
宁波中强电动工具公司获悉德国著名的电动工具制造公司LUTZ(卢茨)濒临倒闭后,想尽一切办法收购该企业。不过,收购的谈判过程很艰辛。他们16次飞赴德国谈判,向骄傲的德国人表明态度:“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是50年前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企业也不再是50年前的企业。”最后在听证会上,中强公司以绝对的优势、花300万欧元获得LUTZ(卢茨)公司接管权,接管其全部无形资产,包括LUTZ品牌、产品制造工艺技术及全部专利等知识产权以及公司全部的有形资产。目前,中强公司已经办理完毕收购的法律手续,仅派驻4位中强员工赴德国现场管理。经过一年的运作,LUTZ公司在负担近30名德国员工薪金福利后已能维持盈亏平衡。(邬辉林律师按:中强公司并购LUTZ实际上最后也是失败案例,因投入到LUTZ的资金太多,且委托德国的职业经理人不当,造成中强公司连累拖垮,至2008年中强公司已被债权人申请破产,而LUTZ公司在德国也重新进入破产程序。这是一起典型的浙江民企收购德国企业消化不良的案例,也给浙江企业带来了很多思考。邬辉林律师曾作为中强公司法律顾问,在后期介入到中强公司重组之时,实际上该公司已病入膏肓。而目前网络和媒体上却没有跟踪这一情况,将其作为成功案例对待,实质上是片面的和不客观的)
而弘生集团并购德国GROSSE公司之前已有10多年良好合作基础,彼此是“知根知底”。杭州机床集团也是和德国aba
杭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处长祝建新强调,无论用什么方式并购国外企业,合作以后的相互融合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全部收购还是部分控股,合作以后就必须与对方尽快沟通,减少文化和管理上的差异,尽早融合,度过磨合期,这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企业收购案失败率高的五大主要原因 :
1.收购战略不明确,随意性较大;
2.收购对象错误,不符合自己的战略目标 ;
3.对德国各种法律法规不了解,收购完成后才发现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
4.错误的人才战略,管理层当地人才使用少或盲目信任当地人才 ;
5.对德国员工的抵触情绪估计不足 。
前一篇:我的博客今天4岁28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