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也写简化字?

(2013-05-29 09:34:58)
标签:

栖霞寺

错字

人民日报

杨立新

匾额

分类: 名胜古迹“著名错字”辩诬

     作者按语在我国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遍布着流传久远的楹联匾额和碑刻摩崖。对于其上的古人题字,我们习惯于按照当下的文字符号系统进行辨识和解读。一有不符,便妄加猜测,或者武断地认为古人写错字,或者认为这样书写大有深意。一些导游还信口胡说,瞎编乱造,忽悠误导游客,相沿日久,以讹传讹,以至积非成是,谬种流传。这不仅是对我们古代先哲的戏说和污蔑,也是对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尊重,因此非常有廓清的必要。本人为此特写出一组“名胜古迹‘著名错字’辩诬”系列博文,从文字学和书法的角度探根求源,以期还历史以真相,还古人以公道。


  乾隆也写简化字?

——名胜古迹“著名错字”辩诬之廿八

杨立新 

        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北20多公里处的栖霞山上,有一座名列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南朝古刹——“栖霞寺”。栖霞山又名摄山,以其山多产药材食之可以摄生而得名。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403825.jpg

栖霞寺山门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445825.jpg

栖霞寺庙门

        然而,2005年8月28日南京《金陵晚报》的一篇文章却打破了1500年栖霞寺的宁静。在这天《金陵晚报》的A3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栖霞寺匾额有误》的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下面是报道的部分内容——


    昨日,本报读者林先生打来热线称,栖霞寺庙门上的匾额有错别字,“栖霞寺”应该为“棲霞寺”,因为寺上匾额的落款是“御笔”,也就是皇帝的手迹,因此是不可能出现“栖”这个规范后的简体字,而应该是它的繁体写法——棲。

    记者就此特地前往栖霞寺,向寺院的隆相法师求证林先生的说法。

    记者在寺院山门前看见,由当代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门为繁体的“摄山棲霞寺”(应为“棲霞禅寺”,见下右图),而落款同样也是繁体。但是寺门匾额却是简体版的“摄山栖霞寺”,落款为“御笔”(见下左图)。情况与林先生所说一致。

     寺院的隆相法师解释说栖字的简体和繁体在古代其实是通用的。但是这个匾额究竟是哪个皇帝题写的,法师说已无从考证。

“栖”字的简、繁体真的在有皇帝的年代就通用了吗?记者向地方志专家王涌坚求证。王涌坚听后否定了隆相法师的说法。王涌坚说,古代人不可能用“栖”这个简体字,因为建国前要用到“栖”的地方一般都用它的繁体字,包括《词源》都标注“栖”是“棲”简化后的写法。

    王涌坚说栖霞寺庙门匾额究竟是哪个皇帝御笔、是不是皇帝御笔都尚待考证,但是以皇帝的名义题写简体字显然在推理是站不住脚的。

    

        文章最后认为:“寺门匾额上的题字究竟是哪位皇帝写的,目前仍无法考证,但如果真是出自皇帝之手,寺门匾额“摄山栖霞寺”的“栖”确实不对,应该为‘棲’。”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508254.jpg

        今人写繁体字,而古人却写简化字,岂非咄咄怪事!

        其实,隆相法师解释是正确的,古代“棲”、“栖”通用。

        翻开唐代颜元孙的《干禄字书》,里面收录了“栖”、“棲”二字,颜元孙明确指出:“棲”为俗体,而“栖”为正体。简化字是舍繁取简,舍俗取正,应该说是正确和明智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栖”呢?

        “棲”,我们一望而知为形声字,“妻”为声符。而“栖”,从木从西为会意,同时“西”也兼表声。

        关于“西”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鸟在巢上也。象形。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

西(栖)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541594.jpg

       我们从“西”字的甲骨文、金文可以看出,“西”像一个鸟巢之形。小篆“西”字,则又在鸟巢之上添一曲线以为鸟形,表示鸟在巢上之意。所以,西的本义就是鸟巢,又有栖息之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栖”为正体的原因。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629410.jpg(小篆)


    在古代,这种正体而简便的“栖”字被大量使用。从下面书法字典中收录的楷书“栖”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喜好。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660115.png

  褚遂良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690670.png

  褚遂良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717571.png

  褚遂良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734815.png

  欧阳通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752026.gif

水岛修三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768686.png

   苏轼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807342.png

 颜真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821592.png

  颜真卿

        其实,这场争论的答案就在栖霞寺中。在栖霞寺山门外侧有一通著名的江南古碑——立于唐上元三年(676年)的《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碑阴面刻有唐高宗亲笔所书的“栖霞”二字。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915362.jpg

         下面是南宋诗人游九言(1142-1206年)题写的“栖霞山”(下为摩崖石刻拓片)。

                  http://sns.people.com.cn/uploads/figureCaptions/Image/e6/9d/a8/20e7ab8be696b0/1369790933247.jpg

     至于“摄山栖霞寺”是哪个皇帝的“御笔”?仅从字迹判断,似应出自乾隆皇帝之手。乾隆雅赏元朝赵孟頫的书法,其书圆润秀发,婉转流畅,楷书中多夹有行书的笔意。另外,乾隆曾在栖霞寺建造行宫,5次御驾亲临,并为栖霞山写下116首诗歌,其中大多使用的都是“栖”字,“棲”字偶有使用。显然,乾隆皇帝是非常清楚“栖”字的正体写法的。

    这正是:

                   栖棲自古存,

                   简化定一尊。

                   谁知千载后,

                   丛林文字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