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每个人都没有好坏
(2018-02-03 19:23:25)
标签:
芳华冯小刚 |
分类: 影视评论 |
微信公众号:雌狐
一、整体评论
从开头到何小萍去战场前,拍得一般。几个文工团青年的集体生活,乏味如水,像老太太絮叨家常。一群孩子排挤人,校园欺凌事件等,至今都有。只要过集体生活,就少不了这些内容。
如果作品不能演出独特的个性,又不能在共性中演出高水平的升华,就只能与“精品”失之交臂。我还是喜欢《我不是潘金莲》,无愧为精品。
从何小萍去战场到她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是整部影片最好的部分。
浑身黑乎乎的一个伤员,向何小萍诉说自己的悲惨身世——从这里开始,我就掉眼泪。炸弹下来,房屋倒塌,何小萍用肉体挡住伤员,我更是哗哗流泪。
何小萍疯了,以疯子的身份回文工团看演出。看着看着,熟悉的音乐唤醒了她的记忆,于是跑到青草地上翩翩起舞。
何小萍在草地上跳舞,是全剧最高潮、最好看、最具审美的情节。
何小萍跳舞很好,完全具备一号舞者的水平,但整部剧都没演她跳舞。唯独在她疯了的时刻,冯小刚让她跳了一次舞。这种反差,极具张力,荒谬中给了观众足够大的感触空间,任凭联想。
感触之外,它又隐隐地暗示:被同伴欺压没让人疯,目睹战争也没让人疯,但人心的变幻莫测、世事的变化无常,却让人疯了!而最终,不变的、温暖的旋律,对艺术的热爱,对舞蹈之美的激情,又让一个疯子变回了正常人。所以,什么才是该弘扬的,在何小萍穿着病号服的舞蹈中给出了回答。
穿着病号服,跳出了最美的舞,跳出了人类灵魂的健康,在我看来,这是全剧最精彩之处!这段舞,真的是美极了!
此部分有一处,我认为冯小刚处理欠妥——枪林弹雨中,刘峰胳膊受重伤,拒绝治疗,而是先照顾下面的士兵。这时旁白说(大概意思):刘峰就是不想活了,因为只有死了才能成英雄,把他的事迹谱写成歌曲,传到文工团,让林丁丁歌唱他。
我不能说这段旁白有错,但总觉得太做作,充满文艺的小资情调,应该不是很符合现实。我认为,当时刘峰的内心世界,更多的应该是这样:在枪林弹雨中,目睹那么多受伤和死亡,爱情之仇早就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情,是奋勇杀敌、不共戴天、誓与属下共存亡的豪情。
从跳完舞到结束部分,拍得和赶集似的,艺术、理性价值都不高。
二、专项评论
影片中每个人物,都没有好坏之分。
比如政委,会训斥属下无耻欺负人,会在高原舞台上将计就计鼓舞民心,但也会以正义之名排除异己,把何小萍调到战场,震摄属下。
再比如郝淑雯,高干子女,傲气,天天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影片刚一开始,郝淑雯与一男兵打架,弄人家一身水还不道歉,冲男兵大嚷(大概意思):“中国都是我爸打下来的,溅你身上点儿水算什么?”
旁人劝架:“那是你爸打下来的,不是你打下来的!”
观众看完这段,会觉得郝淑雯特讨厌,而且细思极恐:按照她的逻辑,中国是他爸打下来的,那怎么欺负男兵都可以。
等到影片结尾,刘峰被警察局的人打倒在地,郝淑雯冲过来,对着警察嚷:“操你妈,你们居然敢打革命英雄!”
这时影片中没人来劝架,我编一个劝架的:“你又不是革命英雄,革命又不是你打下来的。”
郝淑雯还是那个郝淑雯,性格没有变,跋扈得要命,看不起人,无论江山还是革命,都不是她打下来的。但此时,观众却特解气,认为她骂得好,是个女英雄!
所以,性格没有好坏,行为方式也难下定论,只是所在环境不同,给人的感觉不一样罢了!
人、世界、世事,也无所谓好坏。集体主义、个人主义,也没有谁比谁强之说。
一切都是那样自自然然地存在着......
影片结局,何小萍问刘峰过的好吗?刘峰说哪有什么好坏,分跟谁比,与墓地里躺着的那些烈士比,没有资格说不好。
若干年后,同学聚会,大家都有钱有势,但却各种抱怨,唯独残废又贫穷的刘峰、何小萍幸福安然,相亲相爱,温暖无比。
为何如此?因为他俩经历过枪林弹雨,经历过残疾与精神病,经历过背叛与抛弃,所以心灵早就在磨难中被救赎了。
冯小刚用外在富足与内在富足的差别结局,告诉观众:老天爷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他的不幸,也都有他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