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事情时,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会发现,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一个妄念的形成,首先一定要向外攀缘,它不是安住相。所以,如果以你看一个人很是躁动不安,妄念很强,就可以合理地推断,这个人生死业力一定比较重,临终也容易起颠倒。因为妄念第一个相就是攀缘相,它不是寂静安稳相。
攀缘以后,会创造名字。比方说我们看到:一朵花,随后,在这个相状的名字当中,又安立很多的名言分别,开始说话了。我们会打很多妄念去攀缘这朵花,喜欢的人说:这花很漂亮,颜色很艳丽,开始产生美好的名言分别。那么不喜欢这朵花的人,则会用处很多对这朵花不好的名言分别。
所以妄念的形成它必须是攀缘的,必须有很多的名字,而且它要说很多的话。当然身为花,它本身没有意见,花说,我本来那样就是这样的,都是你们自己在打妄想。
当我们破除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我们的心回归到平等、无有变异乃至于不可破坏时,这就是回归真实的时候。
其实,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最重要就是破名言,离言说相。《楞严经》说,一个人把言说相破了,你分段生死没问题了。
禅宗有一个公案,有一个祖师,要选一个上座,他就做一个测试,他把大家集合起来,放一个脸盆在中间。祖师说:“这个不叫脸盆,你们道一句。”有人说它是个锅子,有人说它是个大碗。每个人都讲自己的名言。突然有个禅师站起来,他跑过去,一脚把脸盆踹开,然后向祖师顶礼坐下。后来他变成上座。这个禅师是在表法,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其实这是你自己的名言分别,这是戏论,哪来那么多名言呢?身为脸盆,那样就是那样!
所以,禅宗它恢复本来面目,就是回归生命最简单的原始名,一切法它本来就是这样子。凡夫多事,安立了很多名言,然后大家就开始打妄想,创造很多的妄念,结果创造很多的生死轮回。
心跟外境接触时,试着心中不要讲话,你会发觉你的心马上沉淀下来,这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因为我们的妄想活动它必须有道路。什么道路呢?就是言说,言语是道路。所以禅宗的高明,就是把你那个妄想的道路切断,截断妄流,让你心中不再说话。心中不再说话时,你就发觉,原来生命是这么回事!
所以恢复本来面目,从禅宗的角度很简单,把你心中的话停掉,心中不要讲话。你的六根接触六尘就是保持原状——那样就是那样。把一切法回归到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这就是一心真如。
是通往轮回的道路,还是通往涅槃的道路。其实都是在你一念心中。如果你遇到事情,一直在讲话,你已经通往生死的道路了;如果你慢慢慢慢地把名言给停下来,就趋向于涅槃的道路了。这是不二法门,其实就在你一念心。大乘思想完全从一心安立真妄,安立轮回,安立涅槃,这就是大乘的中道实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