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农村,是个很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年我上大学走出大山去省城读大学的时候,全村只有村支书家里有个电话机。每次和家里联系只能把电话打到村支书家里去。虽然那时长途电话费很贵,但为了母亲能听到我的声音,也为了我能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和母亲有一个约定:每个月的第一天晚上8点,我一定要往村支书家里挂电话。
那时每次的通话,都是由我先向母亲简单介绍一下我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然后母亲给我讲讲家人以及家畜、禾苗等的生长情况。通话内容很简单,但母亲却把这一天当成一个盛大的节日。
我们村子小,读书的人也少,考上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母亲能够听到儿子从省城大学传来的声音,自然把这个当作一种无限的荣耀。因为全村人只有她有这个资格,邻居家的孩子基本上在外出打工,漂泊流浪,很少给家里挂电话的,更不要说他们像我一样能给家里带来大学生活的各种新鲜内容了。每到月初这天,母亲总是早早吃过晚饭,穿上好看的衣服,迈着小步,在邻居大妈们羡慕的目光中,兴高采烈地来到支书家守候我的电话。
大三那年,我恋爱了。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我和女朋友相约去逛街,回来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我这才想起没给家里的母亲挂电话。可转念一想,这么晚了,天气又这么冷,母亲肯定回去睡觉了吧。女友也劝说道:算了吧,你母亲一定回家了,你现在打过去她也接不到了,还浪费钱。我想想也是,母亲不会因为没有接到儿子的电话,还在支书家里傻傻地守候吧。
回到宿舍,寒冷中我马上钻进了被窝,逛街产生的疲惫使我很快进入梦乡。一觉醒来,已是午夜12点多了,我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入眠。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母亲,在寒夜中,她是否也进入了梦乡?是否在埋怨自己的儿子今天没有如约打电话回去?没有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母亲又是如何落寞地走出支书家……所有的一切让我惴惴不安。母亲在孤灯下守候的身影既模糊又清晰,一直在我脑海里回旋。
辗转反侧中,一个激灵,我还是跳下了床,奔到寝室的电话机前,插进付费电话卡,拨了那个最熟悉的电话号码。那边很快接通了,电话里传来母亲急切又兴奋的声音:娃啊,我就知道你会打电话回来的……
在母亲亲切的絮叨声中,我早已泪流满面,而那一刻,窗外夜色苍茫,寒风正凄厉的呼啸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