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把自己从亿万富豪捐成平民

(2022-04-10 15:44:32)
分类: 贤圣大德

他把自己从亿万富豪捐成平民

  在中国内地,尤其教育领域,香港企业家田家炳是一个熟悉的名字。这不是因为他有显赫的财富或商业成就,而是因为他对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

  田家炳(1919年~2018年),祖籍广东梅州,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基金会创办人,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田家炳16岁丧父并继承父业,17岁到越南办公司,两年内成为越南最大瓷土供应商。二战期间他失去产业,辗转印尼谋生。二战结束后,他重新创业,在印尼创办树胶厂、塑料薄膜厂,成为雅加达著名的青年企业家。1958年,田家炳把事业转移到香港,成为香港人造革与化工行业领军人。之后,他又向房地产进军1980年代,田家炳已是比肩李嘉诚的香港知名亿万富翁

  那时起,处在生意黄金时代的田家炳,却将自己的重心转移到慈善事业在慈善领域做出超越很多人的贡献。田家炳从小就有一个做好人好事的理想。他印象深刻,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学校或者其他地方张贴的记录捐赠事迹的芳名录,也最希望成为芳名录上那样的人。生意成功后,田家炳开始实现当年的愿望。他先是在香港、在家乡捐助超过400项涉及民生和大众福利的项目,之后便开始了对教育事业近乎痴迷的奉献与支持。

  田家炳始终认为,兴国之道在于人才,而人才培育始于教育。他的财富 ,几乎全都奉献给了教育。1982年,田家炳捐出自己的八成财富,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非牟利机构——田家炳基金会,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1984年,他将化工厂交给几个儿子经营,规定每年至少捐出工厂利润的10%于公益,并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以教育为核心的慈善事业中。至他去世,田家炳在中国范围内已累计捐助了94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捐建乡村学校图书室1800余间、医院29所、桥梁及道路近130座,以及其他文娱民生项目200多宗。

  田家炳说,要办好教育,必须首先培训教育英才的教师,因而他把师范教育作为支持教育的重点,他大规模捐建各省市区师范大学,设立田家炳教育书院和田家炳中学。至今,几乎每所师范大学,他都兴建了一所教育书院。几十年捐助教育事业,让田家炳被誉为是“中国百校之父”。为了教育事业,他“卖屋助学”“贷款捐校”,书写中国教育史上的慈善奇迹。1997亚洲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企业和田家炳基金会的收入受到影响,以至于出现捐款承诺难以兑现的问题。为让捐款计划顺利实施,83岁高龄的田家炳,竟然将自己居住了38金融风暴前价值过亿的别墅,以5600万港元的价格低价卖掉,然后把全部的款项投向了内地的几十所学校。而自己带着太太,租用了公寓楼作一个面积很小的房子作为新家打开窗户可以看到自己过去所住的别墅。后来被问到有没有心疼过,田家炳说:“那时经济比较糟糕,但我已答应要给一些机构捐款,人家做了计划所以我就决定卖掉房屋。一方面,觉得自己住么大房子是浪费,另外卖掉的钱,可以资助20中学,觉得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看到一幢幢教学大楼捡起来了,听到万千学子朗朗悦耳的读书声,不但经济效益更大,而且精神上的安慰也好得多!

  2003年,为了帮助香港理工大学和城市大学从政府争取到更多配资金,在捐出自己承诺的款项,又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的情况下,还贷款600多万港币捐献给了很多大学,这也成为香港公益事业中绝无仅有的美谈。2005年,为提前清付落实的项目捐款并扩大捐资,田家炳还将13万平方米、高24层的田氏广场售出,获得款项近3亿港币,将其全数捐献给了数十所大学、中学。

  一笔就是几百万、几千万向外捐的田家炳,在香港,过着堪称清贫的生活。他没有自己的私家车,乘坐地铁,走路上下班他没有高档的生活享受,一双鞋穿了十年,袜子补了又补,他的日常生活开销还不如普通的香港市民。他不搞排场,也不喜欢应酬他知道内地有一些风俗习惯,因此每次捐款前,都会打招呼,一切从简。哪个地方如果大鱼大肉的招待他,哪个地方就会失去他的捐款。

  田家炳常说,“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好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好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好。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小坏事,最后就会变成一件大坏事。这个社会就会变坏。”除了大善,他也从小做起。出门住酒店,他都要自带肥皂,因为怕“用了酒店的肥皂,用不完很浪费”。外出吃饭,他只要一杯清水,不喝饮料。对自己要求严格的田家炳,对下一代也严加教导。谈到下一代的问题,他就会强调:留财富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他的五子四女,一律先进中文学校学习,接受正统中文教育,之后才送到美加去读大学,以适应今天世界形势的需要。

  今天,田家炳基金会依然在以教育为主,推进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田家炳的长子田庆先担任着基金会的董事局主席,但基金会已完全是一个社会的公益机构,其决策和管理权都已交给从香港9所大学请来的专业人士负责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