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7、(四)“淇淇”的奇迹和薄命的同伴

(2017-07-14 06:52:06)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国宝

全纪录

电子版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97 

 

 “淇 淇”传 奇

 四、“淇淇”的奇迹和薄命的同伴

 

回望过去30年,中国人工饲养白鱀豚的过程可以说是中国白鱀豚研究保护工作乃至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史上最多彩、最艰难、最曲折、也最震撼人心的一个舞台。“淇淇”从天而降,打破了人类饲养活体白鱀豚的零记录,以精彩的亮相拉开了这个舞台的大幕。“淇淇” 随后又创造了一个淡水豚大难不死的世界奇迹,把剧情推向高潮。人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喜剧,从上到下都期待着下面的剧情更加精彩。

但应了那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豚”有祸福旦夕。接下来先后又有另外6位白鱀豚天使先后登台亮相,虽然个个都可爱可亲、可歌可泣,但却没有一位能够再现“淇淇”的奇迹,都以的短暂亮相匆匆而过。

最终,“淇淇”和它的6位薄命的兄弟姐妹,在这个舞台上为人类留下的竟是一幕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悲喜交集、令人扼腕的现代悲剧。

 

                   云南白药和特制背心救了“淇淇”的命(上)

 

 1980年1月12日,当“淇淇”乘坐那辆破吉普车从城陵矶一路颠簸到武汉住进中科院水生所时,其实已经重伤在身。水生所当时还没有专门饲养白鱀豚的设施,“淇淇”只能暂时被养在一个大鱼池里。科研人员更没有饲养淡水豚的经验,而“淇淇”刚来的第10天,1月22日下午5时半,最担心的情况就出现了:“淇淇”浑身颜色由灰白色变成了灰黑色,身体失去平衡,潜水困难,只能无力地漂浮在水面上,呼吸短促,有时连续在水面停留呼吸,显得异常衰弱。在刘仁俊、林克杰两位专家1982年发表的研究报告“白鱀豚的外伤治疗”中,详细记述了“淇淇”当时的临床诊断资料:

 位于喷水孔右后方10厘米处有一口径为4厘米的伤口,其右侧10厘米处另有一个同样的伤口。两伤口边缘不整、外翻,离伤面1.5厘米深处两创腔相通,创腔最深达8厘米。另在背鳍前方有一条7厘米长的损伤,最深处0.5厘米。尾柄右侧一大片在栓养于江边时被木船擦伤。尾柄后部背脊及腹面、尾鳍基部等数处都有栓养绳索勒伤的伤口。

 

97、(四)“淇淇”的奇迹和薄命的同伴

“淇淇”颈背部伤口严重溃烂

 资料引自:刘仁俊 林克杰  白鱀豚的外伤治疗海洋与湖沼1982 年第6期

 

 科研人员立即把“淇淇”放进实验室的水槽进行检查,发现“淇淇”颈背部的伤口发炎了,创围肿胀,轻压伤口,就会流出大量淡绿色脓液和坏死组织,而且在发烧。大家心急如火,却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马上从所里请来著名鱼病学家倪达书等专家,他们为“淇淇”会诊后为难地说,我们只会给鱼看病,从来没看过白鱀豚。

 

 

97、(四)“淇淇”的奇迹和薄命的同伴

 

 

著名鱼病学家倪达书正在观察淇淇伤口
  资料来源:张晓良科学网博客《怀念白鱀豚“淇淇”》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066223.html

 

 

 

 科研人员心乱如麻,又多次请来中国外科学鼻祖、同济医学院著名专家裘法祖教授的学生方善得医生给“淇淇”会诊,方医生还带来了进口的青霉素给“淇淇”试用,但同样为难地说,我只会给人看病,还从来没有见过白鱀豚。科研人员又到华中农学院邀请兽医学教授,他们也为难地说,我们只会给陆生动物看病,还从来没有接触过水生哺乳动物。

 “淇淇”的病情更加严重,眼看就治不活了。据白鱀豚研究组最早的成员之一刘霈林回忆,当时正在进行声学研究的中科院声学所的专家非常着急,提出要对“淇淇”活体解剖进行阻断功能研究,因为死后再解剖就做不了声学实验了。水生所方面坚决不同意,组长陈佩薰说,死马也要当活马医。

 科研人员情急之下又赶紧打长途电话向北京动物园紧急求援,北京动物园立即派了王保强、周昌跃两位经验丰富的兽医火速赶到武汉对“淇淇”进行紧急治疗。1980年2月17日的《北京晚报》对这次紧急治疗的现场作了生动报道:

 一月二十二日下午,被捕获的白鱀豚由于伤口感染化脓,呼吸急促,精神不振,在池中直打转。“赶快急救!”技师们将白鱀豚从水中捞起,放在一个铺着海绵垫子的行军床上,并将床吊在小水池里,使它半个身子浸在水中,外科医生熟练地给白鱀豚进行了外伤处理,在打针时它怕疼,发出嗞嗞的叫声。

 两位经验丰富的兽医也是第一次给水生哺乳动物看病,没有经验,他们就用医治陆生动物的方法给“淇淇”治病,使用的药物虽然都有良好效果,但无毛的“淇淇”却被消毒用的双氧水灼伤了皮肤,大家赶紧用清水洗,用湿纱布敷被灼伤的地方,然后改用消毒药水替换了双氧水。

 

97、(四)“淇淇”的奇迹和薄命的同伴


颈背部严重受伤和溃烂时的“淇淇”

引自陈佩薰等《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

 

 科研人员日夜守护在“淇淇”身边,经过近60个小时的精心治疗护理,“淇淇”化脓停止,炎症消退,总算脱离了危险。1月25日,“淇淇”重新下水,活动恢复正常,并能追逐小鱼。据刘仁俊、林克杰两位专家“白鱀豚的外伤治疗”报告记载,从1月25日至31日,由于采用了引流纱条的办法,收到较好效果,“淇淇”的创腔逐渐由肉芽填充。从2月1日至4月9日,“淇淇”又先后被捕起出水治疗10次。

 但好景不长。随着天气逐渐转暖,饲养池水温从原来的10℃以下逐渐上升至15-20℃,无孔不入的水霉菌大量滋生。水霉菌是养鱼业的一害,经常造成鱼大量死亡。水霉菌是腐生性菌,本来健康无伤的水生哺乳动物不易被感染。但因为“淇淇”身上的创伤愈合至一定深度后再无进展,因而受到水霉菌感染,伤口处长出了一块块霉菌斑。随着气温继续升高,感染越来越严重,致使伤口大面积溃烂,两钩伤创面烂通,尾部等其他十多处伤口也逐渐腐烂扩大,伤势严重。原因是一直用给人治病的方法给“淇淇”敷药,但“淇淇”一回到水里,药很快就被溶解,无法发挥药效。“淇淇”的体重从原来的36.5公斤降至34公斤。

 国外一般认为受伤的海豚难以成活。“淇淇”再次面临死亡威胁!

 

 (待续)

 

欢迎光临“海翁伯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