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开篇:城陵矶天语

(2014-07-16 19:58:32)
标签:

白鱀豚

白鳍豚

悲情国宝

连载

全纪录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悲情国宝:“长江女神”白鱀豚生死全纪录(电子版)2 

 

 

  

 城陵矶天语

 

 

        我是你毫无来由的弱发婴孩

        是暴虐中等待成熟的呼唤

        大地与河流的妈妈

        淡水中泡大的妈妈

        簇拥与吸吮中隆起的膏脂

        呜呜啊啊的叹息

        潜伏了欣狂无比的决意

 

 

        ——张   炜《白鳍豚》

 

 

万里长江自湖北枝江向东,一路“九曲回肠”,蜿蜒420公里,与曾是中国最大淡水湖的洞庭湖会流。这个地方就是著名的湖南岳阳城陵矶。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九章》中记述的“鄂诸”指的就是城陵矶。历史上这里曾是荆江、沅江、湘江的汇合处,又称三江口,现在这里是洞庭湖连通长江的湖口,滚滚西来的长江水与浩荡北上的洞庭湖水相会一体,水面宽阔,莽莽东流,波澜壮阔。而洞庭水清,长江水浊,在城陵矶形成清浊交汇,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古人称为“江会”。当地群众把江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叫做“矶”。城陵矶与南京燕子矶、马鞍山采石矶合称“长江三矶”,又号称长江中游第一矶。矶当洞庭湖口,为湖南水路第一门户,古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清代魏源有诗云:“舟出城陵口,天围楚蜀濆。诸帆千里汇,三国一江分。”当今城陵矶水文站水位则作为长江洪水的重要指标而闻名天下。城陵矶这些地理的、文化的、历史的风物被人们津津乐道,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深藏着一个古老家族神秘的生命密码!这个家族在长江中已经繁衍生息延绵了二千多万年,堪称长江望族,只是到了现代,这个古老家族才偶尔在城陵矶清浊交汇的江水中向姗姗来迟的人类伙伴透露一点它们的生命密码,为城陵矶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2、开篇:城陵矶天语
                                明代版画上的城陵矶

                                               选自明万历三十七年夷白堂刊本《海内奇观》十卷   

                    ·陈一贯绘图  杨尔曾编  汪忠信镌刻



 

 

公元1914218日,一位名叫霍伊的美国青年出现在冬末的城陵矶。物产丰饶的洞庭湖让这个喜欢打猎的青年猎手如鱼得水。这一天,霍伊和朋友乘船到洞庭湖打了一天野鸭,现在满载而归,返行到城陵矶,他突然看到前方有一群“白色的江豚”。在此之前,霍伊曾在洞庭湖和长江中几次打伤过黑色的江豚,还从未见过这种白色的江豚,猎人的天性让他毫不犹豫地瞄准其中一头开了枪。他的枪法还真是不错,一会儿就看到这头白色江豚的长嘴伸出了水面。霍伊赶紧叫船工划向目标靠近猎物,一个船工抓住了猎物长长的嘴巴,其他人赶紧用绳子套住了它的身体,但它实在太重了,根本无法弄到船里。于是,霍伊让船工拖着猎物划到一公里之外的岸边,然后才把这个重达135公斤的战利品抬上了岸。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奇特的动物让霍伊兴奋不已,虽然他只有17岁,但由于平时对自然历史感兴趣,知道科学家们是用头骨对动物的种类进行分类,所以就保留了这头白色江豚的头骨和一些颈椎骨。两年后,霍伊把这些骨头带回美国,寄到华盛顿国家自然博物馆去做鉴定。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哺乳动物馆长、著名哺乳动物学家米勒对这个来自东方神秘的动物标本进行了精细的研究。1918年,米勒发表研究论文,首次将这个“白色的江豚”确定为淡水豚新种,并按照国际生物命名规则,为它正式起了一个拉丁文学名:Lipotes vexillifer中文名称后来被叫做白旗豚、白鳍豚、白鱀豚。

在动物分类学上,白鱀豚与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同为鲸目,与大名鼎鼎的抹香鲸、虎鲸以及与人类最亲近的宽吻海豚同为齿鲸亚目,可谓家族显赫。全世界鲸豚大家族共有80多个成员,绝大多数鲸豚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世界公民”,只有五种淡水豚生活在几条大江大河之中,白鱀豚就是它们其中的一员。感谢造物主的偏心,不仅恩赐给中国陆生的国宝大熊猫,而且还恩赐给中国水生的国宝白鱀豚。

17岁的美国青年霍伊在城陵矶猎获的这头白鱀豚成为白鱀豚的模式标本,洞庭湖被记录为白鱀豚的模式产地,造物主慷慨恩赐给中国的“水中国宝”白鱀豚由此正式登上世界生物物种的舞台。

 

 

公元1980111日,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渔业队的渔民胡家法、胡振盛兄弟俩与同伴龙得彩、陈大华4人出现在冬日的城陵矶,他们摇着渔船来这里捕鱼,正在忙碌的时候,突然发现正前方不远有一个长长的尖嘴巴露出水面,紧接着又露出一个蓝灰色的头颈,时隐时现。“白鱀豚!”不知谁惊呼了一声。两条渔船立即尾追不舍,距离越来越近,被追逐的白鱀豚慌慌张张地闯入了长江连通洞庭湖的大湾口,这是个只有十几米宽的狭长的浅水区。船上的4个渔民又惊又喜,因为这时发现,这次堵住的不是一头而是两头白鱀豚!这时,那头大豚在慌乱中搁浅了,紧紧相随其后的另一头小豚本来完全可以自己逃走,但它仍然依依不舍地跟随着大豚,全然不顾追捕者就在身后,大有要跑一块儿跑,要抓一块儿抓的英雄气概!追捕的渔民随后赶到,两只小船完全堵住了水道狭窄的大湾口,将两头白鱀豚围在水塘里,然后开始捕捉。但那头小白鱀豚活蹦乱跳,身上非常光滑,根本抓不住,于是,渔民们就拿起一把专门抓大鱼用的大铁钩,用力钩住它的颈背,才拉上了船。而另一只体质较弱的大豚在被捕捉上来之后,很快就死亡了。四位朴实敦厚的渔民马上将捕到白鱀豚的消息报告给附近的湖南省城陵矶水产收购站。收购站的同志及时给设在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挂长途电话通知了这个重要情况。水生所立即安排刘仁俊等专业人员乘坐一辆吉普车,冒着刺骨的风雪,连夜行驶200多公里,于112凌晨到达城陵矶,并于当天下午将这头白鱀豚安全运到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这只身受重伤的白鱀豚,就是后来名扬天下的“淇淇”。

此前,人类还从来没有捕获饲养过一头活体白鱀豚。1978年中国正式启动白鱀豚研究保护项目,也因无法获得活体白鱀豚而进展缓慢。在城陵矶获得世界第一头活体白鱀豚的消息很快成为轰动海内外的新闻,连中央领导同志都关心过问,称“它是1980年初的一件喜事,在科学上、国际上也是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还专门为饲养研究“淇淇”批了10万元经费。中国白鱀豚研究保护项目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淇淇”给刚刚扬帆远航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带来了吉祥喜气。

在“淇淇”之后,中国又先后在江苏太仓、湖南华容、湖北监利和石首等地获得6头白鱀豚,但它们最长的存活911天,最短的仅存活了17天,惟有在城陵矶获得的“淇淇”与人类亲密相处了22年,让人类得以获得宝贵而神秘的白鱀豚生命密码。

采集白鱀豚模式标本和人工饲养白鱀豚,是人类科学认识白鱀豚的两个重要节点,这两个重要节点都发生在城陵矶,相隔66

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

 

 

公元2006118日,或许是人类与白鱀豚另一个象征意义的重要节点。一支国际考察队出现在城陵矶。这次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瑞士白鱀豚基金会共同组织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邀请了来自中国、瑞士、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6国鲸类学、声学、环境学领域的30多名顶尖专家共同参与,使用了全球最先进的考察设备,包括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西南渔业中心租借来的每只售价高达10万美元的望远镜,以及可实时监听豚类低频哨叫声和记录高频声呐的最先进的声学监测设备,是有史以来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一次白鱀豚生态考察行动,耗资超过100万人民币。考察队的主要目标是寻找白鱀豚的踪迹,如果找到,下一步就将实施迁地保护,这将是白鱀豚在地球上生存下去的最后希望。三天前,考察队分乘两艘480马力的考察船从武汉百威啤酒码头出发,逆流而上,于8日抵达城陵矶。这里历来是白鱀豚最喜欢出没的江段,是白鱀豚的模式产地和“淇淇”的诞生地,几十头甚至上百头一群的江豚更是常见,自然被考察队寄予厚望。而考察结果却大失所望。两艘考察船缓慢驶过三江口上下约10公里范围的江面,居然连一头江豚都没有看到,更不用说白鱀豚了!一周之后,考察队从宜昌返回再次航行到城陵矶时,失望至极的考察队员们只有无奈地感叹眼前那密密麻麻的船只和一家造纸厂那两个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止向长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白鱀豚怎么可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下去?

20061213日,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队结束了为期38天、总行程3400公里的考察,在武汉遗憾地宣布,在长江中未发现1头白鱀豚,“水中国宝”白鱀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

这一天,距嘉鱼四位渔民在城陵矶捕获世界第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鱀豚“淇淇”只有26年,距美国青年霍伊在城陵矶获得白鱀豚模式标本不过92年。

城陵矶啊,你见证了一个繁衍生息了二千多万年的长江古老家族最后不足百年走向灭绝的悲剧,从此再也不会向人类传递它们的神秘天语。

美丽的白鱀豚就在我们这代人的视野中悄然消失,上苍恩赐给我们的“水中国宝”竟然让我们亲手毁灭!

怎么会是这样?

为什么会是这样?

倘若城陵矶的时空可以穿梭,就让我们随着滚滚长江东逝水,去追寻这个古老家族神秘的生命密码,去回首“长江女神”留下的令人唏嘘的古今传奇,去怀念非凡的白鱀豚天使“淇淇”写下的奇迹,去凭吊痛失的“水中国宝”。

(待续)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