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转帖:追忆“长江女神”白鱀豚
(2014-04-05 16:37:41)
标签:
白鱀豚白鳍豚国宝长江女神清明节文化 |
分类: 追忆淇淇和白鱀豚 |
清明节转帖:追忆“长江女神”白鱀豚
波臣旧族半凋残
——当代诗词赋中的白鱀豚
白鱀豚是一种淡水鲸类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
自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科学家对白鱀豚研究的逐步深入开展,白鱀豚的保护宣传工作也使得更多的人们纷纷来关心白鱀豚的命运。
借助网络,我阅读到一些描写白鱀豚的诗词赋体作品。
秋练风流儒雅魂,逐波跳浪白鱀豚。
世人竭泽难填壑,仙女泣江苦问津。
途有罟,阵无门,重闸叠坝断灵根。
孤芳影迥天鹅渚,无奈垂纶仍有人。
只影单形寂寞魂,淇淇天使白鱀豚。
华池梦断濡涎沫,江浦情牵阻路津。
思伴侣,怨长门,红丝难系未留根。
兴亡更替虽天意,扼腕伤别云自人。
渺渺飘飘一缕魂,难寻难觅白鱀豚。
仙归重做瑶池女,鹊渡徘徊汉浦津。
辞旧地,过阊门,莫哀岁月继无根。
念年大限天未卜,俯仰无惭凭信人。
2006年11月至12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瑞士白鱀豚保护基金会(Baiji.org)联合组织了2006长江淡水豚考察,考察队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和瑞士等7国鲸类专家组成,分成目视观察组、声学监测组和水质采样组。历时近6个星期的考察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考察结果公布后,社会影响很大。
湖北荆州诗人廖国华(网名“村野之人”)写下《长江女神--白鱀豚绝灭三周年祭》:
已诩平湖出,谁怜此族冤。精灵湮泡沫,生息早人猿。
久惯妖声唱,斯闻不觉冤。多文行诈骗,百姓作猕猿。
昔有亿斤稻,今存万岁喧。白鱀豚绝灭,我哭复何言。
连江雨冷无人见,绕峡秋深分外寒。
纵使鱼龙能化鹤,来寻城郭已成滩。
轮船划破平湖月,并与泥沙一处看。
“波臣旧族半凋残”一句,尤为沉痛,特借作本文标题。波臣者,水族也。
少时曾睹群白鱀,堪比神话美人鱼。肥白可羞唐妃丽,国宝级,美名盖世熊猫嫉。
可怜尤物厄运多,渔家凶恶毒污剧。倏忽之间种群灭,有人泣,愧对世界与后裔。
在辞赋网阅读李镜的赋体作品《白鱀豚自悼辞》(1700余字)摘录:
豚本鲸族,栖息江湖,……不惯溟洋世界,追寻平淡生涯。因慕中华儒雅,转投扬子波涛。弃海徙江,惟求安居乐业;邻魚傍蟹,繁衍嫡子裔孙。流线型体,纺锤形貌;白皙肌肤,凝脂身材。吻细且长,乃因求爱殷切;鳍灵如桨,期许腾身自如。略输视听,但晓声纳;幸无天敌,有赖苍天。大脑发达,通体灵透,行动敏捷,颇知潇洒。性善良而胆怯,喜友爱而群居。有水域熊猫之称,享长江美人之喻。卜居云梦之泽,流徙苏皖之乡,时访含鄱之口,偶窥彝陵之峡。名载《尔雅》,宅附《水经》。……然天理近废,人心不古,奢欲膨胀,生态颓危。……万里碧波,何来浊浪翻滚;千层堆雪,竟让泥垢噬吞。腥秽糊睛,几误巡游之路;浊汚浸肺,渐増吐纳之虞。筑坝拦江,失我回旋之地;挖沙凿窟,毀我栖息之巢。船舶争航,涡轮致我烦躁;拖网密布,绳罟遍于周遭。更有滚钩投来,撕胸裂背;电击震颤,翻肚浮尸。……纵有高层垂询,歌星捐款,专家呕血,网友传情,终难化解千障,善待生灵。……嗟夫,长江母亲河也,人之慈母,亦豚之慈母。长江之蒙羞,实为人造;豚辈之蒙难,岂非人为。……大江豚族,白鱀之外,尚有江豚者,吾之表亲,衣冠略异,血脉雷同,而命运多蹇,进退维谷,居洞庭内外,困待毙边缘,朝临毒杀之祸,暮有绞身之灾。不胜凄楚,危亡旦夕。噩耗频传而人情冷漠,悲剧连演而橫祸无穷。宜问责于官,追究于人,法办罪犯,铐问良心,悬岩勒马,根除人祸,为江豚网开一靣,令其苟延残喘,勿致速灭,踵我而亡。……万里长江,云橫九派,民族之搖篮,举国之命脉,苍生之食禄,水族之依附,……以对已母之爱爱母亲河,以对族人之爱爱众水族。……
以上所举,皆传统诗词类。中央电视台制片人王永利,关注野生动物保护,创作新诗(自由体)《献给人类生存伙伴》组诗20余首,分咏华南虎、大熊猫、藏羚羊、中华鲟等20余种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2008年5月在其博客贴出《献给人类生存伙伴——白鱀豚》,以第一人称口吻,自拟白鱀豚吟唱(摘录):
我是一个快乐的歌手/总喜欢纵情地歌唱/我歌唱日出江花彤红胜火/我歌唱春水如蓝碧波荡漾/我歌唱壮美三峡巫山云雨/我歌唱千里江陵两岸稻香/我歌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歌唱落霞孤鹜旖旎风光/我的歌声令山河陶醉/我爱中华水域,我的故乡……
科学网张晓良的博客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759675.html?
欢迎光临“淇淇的天堂——我的博客”,本博客致力于汇集记录最全面、最系统、最详实、最严谨的白鱀豚生命档案,以此追忆我们痛失的“水中国宝”,为拯救长江江豚,为保护中华白海豚鼓与呼。